經常在網上看到某某公司又上市了,某某公司的股票又漲了不少。說到上市的話題,大部分人認為還是上市比較好,因為身邊很多大公司都選擇了上市。也有些知名企業沒有選擇上市,比如華為、老乾媽等。那麼,企業到底是上市好,還是不上市好呢?如果你是一家公司老總,你會讓公司選擇上市嗎?
-
1 # 股震子說股
-
2 # 鬼阿罪
股市大概缺題材,於是前段時間傳出一個訊息:“華為要借殼上市”!
但筆者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很難看到這一天。
三個原因:1、不差錢;2、要奮鬥;3、無人區。
1、不差錢
上市的目的之一:融資。
華為不差錢。它已經相當於一家銀行的資金流通量。
任正非在華為2017年市場工作大會提到:
華為要走170個國家的賬,170多種貨幣,1萬億美金的流通量,差錯率比銀行低100倍。
2016年華為年報:

經營現金流:近500億(比淨利潤還多100多億)
現金及短期投資:1400多億(意味著隨時可呼叫的流動資金)
研發費用:764億。
經營現金流:近500億(比淨利潤還多100多億)
現金及短期投資:1400多億(意味著隨時可呼叫的流動資金)
研發費用:764億。
17萬華為員工的高工資和高分紅,就不說了。
這家公司靠經營獲取了很多公司靠資本運作都達不到的巨大現金流。
做手機突飛猛進的終端公司,今年也被要求必須重視利潤——華為重視錢,但必須從經營中創造出來。
最關鍵的,在華為眼裡更有價值的,是儲備的大量智慧財產權、技術資產、人才團隊。
這些,是比現金更有價值的財富。
以華為一貫的危機意識,冬天來時,要有自己的棉襖,不是靠股市。
2、不奮鬥,別想當華為的股東
華為的股權,極度分散。就是任正非,也只有1個多點。
而且,這是虛擬分紅股權。

華為的股權制度設立的初衷,就是獎勵“奮鬥者”。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通過不奮鬥就拿到華為的股權。
即使退休的人保留部分股權,他至少在華為奮鬥過。
華為不希望、不需要不是奮鬥者的股東。二級市場公開上市、公眾持股,顯然與此相違。
把所有人的利益繫結,是最穩固的團隊。
任正非最新的內部講話:
“前30年我們強調物質更多一些,希望加快改善大家的生活。現在,大多數員工(除了新員工)都有一定改善,那我們在新時期多強調一點精神。”
“前30年我們強調物質更多一些,希望加快改善大家的生活。現在,大多數員工(除了新員工)都有一定改善,那我們在新時期多強調一點精神。”
這個底線很明確:靠永續經營而不是資本浮盈獲利。
任正非在談及50年內不上市時說: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鋤頭就是工具,目的是拿來種地的嘛,如果我們玉米不豐收,啥也不種,就沒有創造直接價值,鋤頭永遠就沒有意義。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它不是一個目的,如果我們把虛擬經濟變成目的了,這個遲早會有一些挫折。”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鋤頭就是工具,目的是拿來種地的嘛,如果我們玉米不豐收,啥也不種,就沒有創造直接價值,鋤頭永遠就沒有意義。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它不是一個目的,如果我們把虛擬經濟變成目的了,這個遲早會有一些挫折。”
這個股民有體會,浮盈,終究是浮的。
3、無人區
華為現階段最重視的是:“無人區”。
“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在去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稱:華為需要進入基礎理論研究,用基礎理論創新打破“無人區”的困惑。
因為在過去10年間,華為研發投入逾3000億元,追在世界對手後面跑,突破了大量應用創新,直到超越。“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累積,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華為奮鬥了三十年,才有機會領到一張進入無人區的門票。
這是資本市場換不來的東西。
擴充套件閱讀: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訊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端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資訊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裝置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釋出“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佈,華為名列第49位。
2017年6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商標金獎的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特別獎。
-
3 # 蘇記說股
華為堅持不上市,上市對企業到底是好是壞?
獨角獸、巨頭企業紛紛釋放出迴歸A股上市的意願,至於長期不上市的哇哈哈,也似乎對上市的態度有所改變。對此,市場也比較關心華為的上市態度,而一旦華為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無疑將會是一家巨無霸上市公司。
然而,對於華為上市的傳聞,卻很快遭到市場的澄清。從目前華為的態度來看,依舊堅持不上市的理念。由此可見,即使當前大批獨角獸企業、巨頭企業存在上市的需求,但依舊有少量知名企業堅持不上市,延續之前一直堅守的理念。
上市,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然而,同樣對一些企業來說,上市卻會成為一種包袱。那麼,上市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從本質上分析,上市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弊端之處,則是企業上市,往往意味著企業的財務資料需要公開、透明,接受廣大投資者的監督。與此同時,仍需要為投資者與企業員工負責,併為其帶來持續性的投資回報預期,一旦企業財務報表發生問題,或涉嫌欺詐發行、信披違法等問題,那麼上市公司仍可能面臨重罰乃至退市的風險,而鉅額的投資者索賠也是不可迴避的。
除此以外,則是對於股權結構比較分散的企業,上市可能會增加不少的包袱。實際上,對於A股市場來說,本身屬於同股同權的一元制模式,而對於大股東長期持股不高的上市公司,往往可能會面臨控股權丟失、股權爭奪等問題,而這無疑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核心控股權以及核心話語權,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構成不少的衝擊。
對於華為本身而言,一方面有著比較充裕的現金流,不存在上市融資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自身的股權結構比較特殊,而員工持股模式卻不符合A股市場IPO的股東人數要求。此外,從華為的發展理念來看,上市卻打亂了華為原有的發展模式,核心技術以及核心競爭力也可能會因上市而遭到削弱。
退一步來說,即使國內股票市場為華為開通IPO綠色通道,並給予特殊赦免條款,但站在華為的戰略發展角度來看,堅守不上市的理念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或許,對於華為、老乾媽等知名企業來說,不上市的好處會大於上市的好處,而這也是國內極少數企業家可以達到的境界。
上市,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利用不好,反而會約束企業的成長。與此同時,對於資本市場,尤其是國內資本市場的波動率較高,不確定性較強,這對於企業而言,反而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去應對這些問題。但,對於不同的企業,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無論是上市還是不上市,都應該尊重企業家的選擇,但只要企業成功上市,就需要多從投資者的角度思考,為投資者創造出持續性的投資回報預期。只要上市公司時刻為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著想,還利於投資者,那麼企業上市同樣贏得市場的尊重。
-
4 # 高科技專研班
華為不上市是想做百年老企,不想受制於資本,可以集中資金投資研發,不受外界干擾,發展真正的高科技。美國製裁,沒受很大影響。如果上市,可能就不一樣啦
-
5 # 老豬6677
上市是雙刃劍。把股民錢圈進來是件好事,但這錢投向哪裡?否則股民問責,券商問責,銀監會也要問責。對有研發創新能力的公司,上市當然好。一但上市就是公眾企業。財務、資產、經濟行為、高管收入……都是向社會公開化,透明化。隨時隨地受監督。不上市有不上市的益處:財務、經濟行為等等別人無法干涉,自由成度高,不變公眾監督。
能保持企業發展後勁,有一定利潤不上市好。
-
6 # 塗濤濤
上市有利有弊。
-
7 # 淨壇G
華為選擇不上市有其自身的理由。這和華為公司的組織構架,文化理念,股權結構有很大關係,華為實行員工持股,有持股委員會,把股權分散給員工,從而也激勵了員工的奮鬥和主人翁精神,任總也只有1.4%的股份。
其實股份公司的模式是多樣性的,華為就是選擇了自己的模式,把利益留給員工,老百姓的話講肥水不流外人田。
上市最本質的是能為公司快速做大做強籌集資本,從而分散風險,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使公司的資產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溢價。變現方便,缺錢時能快速從二級市場融到資金。
再說不上市。一是沒資格,二是像華為這樣堅持不上市。對華為來說一是不差錢,二是自主獨立性更強,員工的期望值也更高,事實也證明了華為是一個創新、盈利都佳的公司。
說明一個公司的發展,重要的是持續的創新發展能力,主要是看對社會進步做出那些貢獻。能否持續盈利才是關鍵。因此不要以上不上市論英雄!
-
8 # 浪tao沙
很多踏踏實實幹事業,並且現金流充足,市場預期穩定,未來成長好的公司基本都不選擇上市,例如華為,老乾媽,還有很多的日本,德國中小公司。現在很多初創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上市肯定是簡單的錢辦法,因為你懂得原始股票就是一塊錢,上市後是基本就是翻了好幾倍幾十倍, 所以現在可以看見很多初創公司講故事,炒概念,跑馬圈地,最後上市套現。
另一方面,例如華為的這種關係國家命脈的民營企業,如果上市後受到惡意攻擊盒收購,那麼就會多中國的民生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寧可選擇不上市。
而且像華為這樣優質的公司及時需要資金也可以從銀行拿到大量的貸款,完全沒有任何理由蔥上市選擇融資渠道。
-
9 # 來自大同
當然是好事。德國許多隱形的小工司在世界上屬一屬二就不上市。人家是傳承幾百年的老店!我是老闆也會上市造福兒女造福投資者,傳承文化
-
10 # 行路時記得仰望星空
華為不上市是因為任正非先生的理想並不是為了錢,企業一旦上市是沒有股東會同意華為拿出大部分利潤去搞研發的。而且上市公司的業務都是要公開的,自然也就沒有海思保持靜默的十幾年。
但是華為是企業發展的特例,並不是大多數企業需要遵循的發展模式。
-
11 # IT修行者
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現階段是中國產科技製造業飛速發展的時代,5G時代的科技變革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華為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民營企業,更是民族企業,華為在科研領域的強大實力,5G領域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美國之所以大力打壓華為,就是因為華為在科研上的探索,讓美國感到了威脅,感到了恐懼,現如今時代,是網際網路時代,是行動通訊時代,誰掌握了通訊,誰就掌握了未來,從前3G,4G都是美國絕對主導,現如今華為在5G方面的成果,讓美國感到威脅,華為之成果可以說是我民族之成果,是我們走向復興之基石。
關鍵時刻,和美國比的就是耐力,看誰撐不住,絕對不能妥協,我們絕對要掌握屬於自己的核心科技,這一步遲早要邁出去,和美國鬧僵是在所難免。
對於這些大型企業來說,上市與不上市,可能都不是絕對的。只是,暫時肯定對華為來說,不上市更有利,或者上市之後,弊大於利而已。其實,也並不不排除未來會上市。這些企業上市本身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不過,其上市與否往往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考量:
第一,資金流情況。上市,給大家的感覺是讓管理層可以一夜暴富,可對於企業來說,上市給企業帶來的更多的是融資成本的降低。很多年以前,有很多企業都曾因為資金流的問題而倒閉,而非企業本身就沒有經營價值了。企業上市之後,融資會很容易,因而,資金流會取得極大的改善。當然, 華為選擇不上市,是因為自身現金流非常充沛,所以所需上市。不過,當前充沛的現金流並不代表以後也會如此,因此,我們也應該看到華為今年開始也再對外發行企業債。當然不是因為華為現在缺錢,而是需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關係,未雨綢繆。其實,與華為相似,娃哈哈、老乾媽等暫時拒絕上市的企業也是因為自己現金流非常好,無需上市融資。
第二,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對於這些優質企業所有者來說,上市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財產增值的機會。然而,企業以後獲得利潤就要與所有股東分享了。也就是說,如果這些企業的收益能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那麼,對於企業所有者來說,上市並非明智的選擇。
第三,決策與外界影響。上市公司需要向股東公開相關的財務資料等資訊,其運作與內部控制必須符合上市的相關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企業的決策機制,不利於企業聚焦於核心業務。同時,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對公眾股東所施加的壓力,特別是企業出現利空訊息時,可能會對企業的運營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因華為非上市公司,所以,企業仍可按照內部的應對方案處理;假如,華為上市的話,就會面對股價下跌的壓力,還需要回應社會股東的訴求,容易使企業分心。
總之,上市與不上市,肯定是這些企業經過了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必然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