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阿新85774689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透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而三綱成為封建統治者用於奴化人民的工具,則在宋明以後。以等級名分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罪人”。這種說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係,三綱立足於關係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分。

    拓展資料:

    三綱、五常兩詞,出自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綱五常之說,起於董仲舒,完成於朱熹。但是董仲舒沒有將“三綱”和“五常”並提連稱,首次並提連稱的是東漢後期的經學家馬融。這種並提連稱意味著封建思想家終於把封建綱紀和處理這種綱紀的道德原則結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政治倫理道德體系。宋朝時期,“朱熹發展天理說,把“三綱五常”與“天理”聯結在一起,他認為三綱、五常是天理的展開,是“天理”體現於社會規範的當然的產物,是永恆不變的協調社會關係的妙藥”,至此,朱熹的“理一分舒”論便成為社會生活秩序的規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復仇者聯盟3》的開頭,如果導演不限制雷神之力的使用,滅霸是不是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