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小妹日成長

    所謂規則意識,是指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比如說遵守校規、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遊戲規則的意識。規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普遍性)其實現代社會充滿規則,如交通規則、競爭規則、遊戲規則、家庭規則等。制定規則是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更談不上成才了。所以,家長要從生活細節入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規則,從而願意學習規則、執行規則,並慢慢養成習慣。  量身定做一套規則◆家長態度要堅決,規則要明確,儘量避免漏洞或片面化。如,“大人不在家,不準觸控電器開關和電源插座”這樣的規則就不妥,這會給孩子留下“空子”:是不是大人在家的時候就可以觸控呢。正確之舉是嚴肅地告訴孩子:觸控電器開關和電源插座會有觸電的危險,任何時候都不準碰。  ◆當規則針對某種具體物品時,最好說清此物品的功用,這樣孩子會更樂於接受。就說家中的椅子吧,您應該告訴孩子“椅子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站的”,這種說法比“不許站在椅子上”或“站在椅子上危險”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您和孩子說“積木是拼搭著玩的,不是扔著玩的”,就比單純說“不準扔積木”或“扔積木會砸壞其他東西”更適合孩子的心理,也更容易被他接受。  ◆對於孩子偏愛的、不被允許的遊戲,家長不妨為其提供相應的替代玩法。如,孩子對扔盤子有興趣,您可以指著金屬小勺對他說:“扔盤子不好玩兒,咱們來扔小勺吧。”  ◆規則的制訂要給孩子留有希望。當孩子想做某件事而家長必須拒絕時,家長應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舉個例子:晚上,孩子沒寫完作業就要看電視。您可嘗試用以下方法分步予以拒絕:  第一步:“媽媽,我想看動畫片”——耐心傾聽孩子的要求。  第二步:“可我們已有約定,沒寫完作業不能看電視啊”——明確亮出規則。  第三步:“明天,你早點兒寫完作業再看吧”——給孩子留有希望。  顯然,以上做法會比您一口拒絕孩子,更易為他接受。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在制訂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全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使他產生牴觸情緒。家長鬚知,規則的制訂在於建立“警戒線”與使孩子有秩序感,保障孩子沿著安全健康的軌道成長,而不單是為了樹立家長的威信。  ◆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尤其是涉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事情。共同制訂規則除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外,還會增強他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另外,規則內容務必明確、具體,不能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更不能“乞求”他遵守規則。  執行規則有技巧  規則制訂了,關鍵在實施。規則執行效果好的家庭固然不少,但執行效果較差甚至徹底失敗的家庭也非少數。下面是一些失敗的事例,讓我們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發掘、領悟出相關的技巧吧。  失敗事例1:吃飯時,茵茵邊吃邊玩兒,她把果汁倒進飯碗裡,攪個不停,然後又把盤子裡的菜挑出來扔在地板上,再看茵茵的爸爸媽媽,吃飯也是挑三揀四,嘴裡嚼著食物,而眼睛卻盯在電視機螢幕上。  失敗原因: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模仿來學習規則的,家長的行為往往是他們的樣板。家長吃飯不認真,孩子吃飯又怎能專心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專家幫我們科普一下ECT,ECT對人體的輻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