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宏9FF
-
2 # 輪臺戍卒
清朝或者說古代的土郎中行醫大多都是半巫半醫,既燒香拜神又行醫開藥。
比如金瓶梅中記述的明代醫生,有太醫院醫生和普通醫生之分。這裡的太醫院不是皇宮裡太醫院的意思,大體是科班醫學院的意思,太醫院出身的醫生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一般正規學過醫,太醫院的名頭一掛出去還是不錯的。。而普通醫生就如同劉婆子一樣巫醫不分了,能拜神開符水也能開些藥。
既然樓主說的是土郎中,自然跳過正規醫生的話題,直接談土郎中的事。
中國的土郎中自古巫醫不分已是學術界定論,至少到民國時期大體都是如此。不怕樓主笑話。我曾祖父就是土郎中從民國祖傳醫術幹到被打為牛鬼神蛇為止。他就屬於大多數的那種巫醫不分的土郎中,主治小兒科拉白屎似乎是小孩瘧疾一類的吧,當年沒有藥品的時候小孩得這一類病基本活不了,幸虧我曾祖父治療這類病水平真不錯針灸加一些中藥即可,至今村裡還有幾個當年他治好的老人在世。 當年他就是既拜神又行醫,行醫前拜神燒紙趁著燒紙也把銀針燒一下。可以說我曾祖的經歷是民間土郎中的一個縮影。
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丞相、尚書、侍郎的高階官員。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侍郎是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後官銜氾濫所致。
葫蘆作為行醫的招牌,有一個傳說。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見一老翁在街上賣藥,凡吃過他的藥的病人,立即見效,藥到病除。費長房看後,就想拜老翁為師。於是待人散後尾隨跟蹤,見老翁跳進一家酒店牆上掛的葫蘆內,屯、想這老翁絕不是等閒之輩,更增加他拜師的決必。
於是,他便在酒店掛葫蘆處備好一桌上等的酒席,恭候老翁出來。 不多時,老翁便從葫蘆內跳出來。費長房立即磕頭跪拜,拜師求教。老翁見費長房誠必求學,便收他為徙,將自己的醫術傳授於他,後來費長房便成為當時的一代名醫。
他為了紀念老翁,行醫時總將葫蘆背在身上。從此後,郎中行醫便用葫蘆當招牌,表示醫術高超,人們也因此把葫蘆當作醫生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