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超資訊
-
2 # 玉和9
看似實力五五開,但是國安的進攻實力要略高於魯能,僅憑這點也不能保證國安奪冠,足球場上以弱勝強筆筆皆是。主客場制的比賽初衷就是鼓勵進攻,客場進球多者佔優,這無凝放大了國安進攻能力強的優勢,再加上首回合魯能客場1:1戰平國安,自認佔得先機,回到主場後反而束縛了手腳,沒有客場的拚勁,假如魯能客場小負國安,回到主場必心無旁馭,血拚到底,勝負天枰反而傾向魯能。再一個原因可能同中國文化傳乘有關,就是每到打平就能出線,打平就能奪冠的時刻,失敗的永遠是我們。
-
3 # 天蠍座聊球
所謂的“半斤八兩”,其實一直只存在於這場足協盃兩回合的比分上,從比賽的過程中大家應該可以發現,魯能在足協盃兩回合的交鋒中並不在場面上佔據什麼優勢。
但魯能在首回合手握一個客場進球的情況下,又是因何喪失了手中的主動權,乃至最終錯失第六座足協盃獎盃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複盤一下:
首回合的“戰略被動”讓施密特主動求變,魯能“想贏怕輸”無奈吞下“苦果”!首回合雙方在工體的交手,國安主帥施密特的戰術佈置吧,被李霄鵬採用大範圍的整體回撤,針對性的“鉗制”住了,透過近乎一種“擺大巴”的策略,收縮本方30米區域。
透過主動讓出了中場的主導權的方式,用“球權”換取了“反擊空間”,利用有效的反擊讓國安的進攻打的“投鼠忌器”,而且利用對手“手球”的機會順利取得了領先,如果不是吉爾“莫須有”的一次“手球”,首回合的勝負真的很難說。 是在次回合的比賽中,施密特顯然吸取了教訓。從上半場比賽開始,國安就加強了丟失球權之後的“前場反搶”力度,這讓魯能中場人員技術能力不足的缺點“暴露無疑”,甚至逼迫的魯能一度只能採取,後場長傳找佩萊這樣“撞大運”的方式,來找尋破門機會。
而魯能的隊員們,顯然受到了各路媒體“毒奶”的影響,在賽前背上了“想贏怕輸”的思想包袱。球員們在比賽場上的思想不夠統一,這讓在首回合中廣受媒體好評的“整體防守”突然變的“支離破碎”。
李霄鵬觀察到這種情況後,透過換上“老將”崔鵬曾一度改善了這種局面,一度扳平了比分甚至創造了反超的機會,但隨著下半時國安的提速和崔鵬的體能耗盡,魯能最終還是吞下了這顆“不敗之敗”的“苦果”。
11月25日,2018年足協盃決賽第一回合比賽在北京國安主場工人體育場進行。國安在主場先丟一球的情況下,最終以1比1戰平山東魯能。11月30日,兩隊2:2戰平。
回覆列表
足協盃決賽的一一回合,山東魯能客戰北京國安,獲得了一個客場進球的優勢,反而就是這個客場進球優勢,成了他們第二回合比賽的劣勢。
從第二回合來看,北京國安一開場就展現出來了充足的鬥志和必勝的決心,發揮要明顯好於山東魯能,更好於首回合在主場的那支北京國安。憑藉北京國安的進攻能力,攻破山東魯能的球門,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賽中也證明,他們確實做到了。
反觀山東魯能,在握有一個客場進球優勢的情況,回到主場作戰反而有些拘謹,前20分鐘的比賽,全隊根本不在狀態。有種想要保住1個客場進球優勢的想法。當北京國安打進一個進球后,山東魯能才反應過來,打出了流暢的進攻,將比分扳平。
比埃拉的發揮確實打亂了山東魯能的技戰術部署,以致於下半場張稀哲的進球,無論是傳球的還是頭球的,魯能都沒有權力盯防。雖然塔爾德利打進扳平的進球,但於事無補了。
其實,山東魯能丟掉足協盃冠軍,無非幾方面的原因:
1、運氣實在不好、幾次射門打中立柱;
2、主場作戰壓力大;
3、北京國安的外援團要比山東魯能的外援團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