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人情似乎越來越冷漠了,不似從前那般熱絡。在人情越來越冷漠的今天,如何“拒絕冷漠”?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192688

    人情冷漠的實質其實是窮,窮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拿什麼關心別人,富人有錢沒錯啊 可他憑什麼幫助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真正的人情都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最原始的關心和照顧在於相互利用 否則不會有恩將仇報這類詞 說白了 你對他有恩就是圖他回報。

  • 2 # 去旅居

    小時候,我跟家人在農村生活。

    村子不大,一共只有十幾戶人家。村東頭喊句話,村西頭就聽見了。誰家有個娶媳婦、蓋房子的事,就成了全村的大事。

    老李家蓋新房,村裡幹得動活的男人都會來幫忙,搬磚的搬磚,和泥的和泥,一邊說笑,一邊幹活。女人們也不閒著,你摘菜,我洗米,為勞作的男人們張羅伙食。

    小孩子放了學不回家,循著叮叮噹噹的聲音朝著工地走去,好奇地繞著新房子轉上一圈,然後就被飯香勾進了廚房。

    飯菜上桌,一大群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美食,話著家常,享受著勞作了一天後的清閒時光。

    先吃完的小孩子,會去一旁撿碎磚碎瓦,然後整齊地堆到一塊。等大人吃完了飯,再一起迎著夕陽回家。

    就這樣,在沒有先進機器,全憑人力工作的農村,一座新居幾天就落成了。

    在農村,幫別人幹活,沒有拿工錢這一說。但是,這份情誼會被牢牢記住,當你需要時,也會收穫同樣無私的幫助。

    沒了價格衡量,少了斤斤計較,這群生活農村的人,靠著彼此無私的幫助,度過經年累月的辛勞,收穫了生活中給予的溫暖和踏實。

    2

    長大後,我離開家鄉,到城市裡生活,漸漸習慣了城市裡的鋼筋水泥,也適應了住對門都不招呼的環境。時間久了,我變得十分獨立和謹慎,也越來越不喜歡麻煩別人。

    有次去大學室友所在的城市出差,受到了他的熱情招待。分別時我誠懇道謝,朋友卻表現地無所適從。

    在我追問下,他終於對我說:“我們是朋友,今天你來我這裡,我招待你,明天我去你那,你招待我,很簡單的事。但你這麼客氣,這麼小心翼翼,讓我覺得咱倆之間很生分。”

    那一刻我才茅塞頓開:什麼是朋友?什麼是熟人?就是那些經常走動,互相“麻煩”的人。有時候用打擾和麻煩拉近的距離,比禮貌客氣的寒暄更能直抵人心。

    你坦然接受親友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個幫助,並不是麻煩別人,而是將設防的藩籬開啟,讓明媚的Sunny潑灑進來,那一地的溫暖,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啊!

    3

    情誼這種東西,不管你是誰,都用得到。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關於汪涵的故事:演員劉濤赴丹麥工作時,價值400萬的行李在酒店被竊,因為無法聯絡大使館,只好發微博求助。

    汪涵得知以後,立即致電了丹麥大使館,幫助劉濤需求幫助。次日清晨,丹麥警方就追回了劉濤的失物。

    這件事,讓人們驚歎於汪涵的個人魅力,更驚歎於人情的力量。

    房子傻傻地空置在那裡,除了一屋子的灰,我們什麼都得不到。如果我們願意把這些閒置的空間拿出來分享,就會有所收穫。

    有了它,無論你身在何方,都能收穫素未謀面的善意;有了它,即使你身在異鄉,也可以睡得安穩香甜;有了它,你的旅居美夢,可以像萬花筒般絢爛…

    城市繁鬧,靈魂迷失,但我依然想在這個人情淺薄的世界裡,做一個有溫度的人,你呢?

  • 3 # 蜜柚媽媽

    這個問題提問的非常真切,也確實感受到了很多的冷漠。從個人而言,我也不再是大學那時那般熱情有愛心了,先舉一個切身的經歷吧。

    記得有一次晚上開車,外面下著大雨,看到在路邊的樹下有兩個人躲雨,但也淋的很溼了,我靠邊停下讓他們上車,他們用非常驚恐的眼神看著我,並且躲著我的車遠遠地,好像我是騙子一樣,我真想說一句,大哥,我是女孩,你們還是男的呢,這個都害怕?

    這種事情非常多,我也是一個“熱心大姐”型別的,所以也鬧了不少笑話,但仍不改本色,仍然是會看見路邊的睡死的酒鬼會幫助他打家人電話,也會看見有人摔倒會條件反射的去扶起。當然,也是因為我在小城市,所以從未遇到過被訛詐的情況。

    這就反映出來,在很多大城市,人員比較混雜,訛詐、碰瓷的情況也非常多,包括路邊的乞討者能有幾個是真正貧窮者?如果我在大城市,那麼路邊的老人摔倒真心的會猶豫一下。

    之前在我們這的省城,在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了一個老奶奶,應該是一個大媽,五十多歲的樣子,讓了座後,我心裡非常開心,但那位大媽頭也不會,就認為我就應該讓座,連句謝謝都沒有,讓我非常的寒心,其實一個微笑就可以讓我歡欣雀躍,當然,我讓座是因為尊敬老人,而不是為了微笑和一句謝謝。

    現在的人感恩心太弱,不懂得感恩。我們當地的團委有一個志願者活動,就給當地的受捐的貧困大學生打電話,讓他們過來一上午的時間,其實就是在馬路上指引過馬路,非常輕鬆。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幾個學生的回答,有一個說:“看看吧,如果能起床就去,起不來就不去了”;另一個回答:“憑什麼讓我去?你才救助我一年,大二的學費你們給出我就去”;第三個人說:“我明天需要走親戚,沒空”......打了六個人的電話,只有一個人自願來服務,最終活動取消。

    這是政府行為的服務活動,也是政府行為的資助困難學生,只是個簡單的活動就沒有人願意來服務,他們沒有感恩的心,就像那位領導說的一句“如果資助他們兩年,那麼他們今年就聽話了”。我就呵呵了一句。

    好像寫著寫著就跑題了,言歸正傳,現在的社會需要感恩心,想要拒絕冷漠,就需要從學生抓起,加強感恩教育,對父母、對朋友、對老師、對社會的感恩,那樣就少了一些吐槽,少了一些抱怨,少了一些不滿,更多的是關注自己得到了什麼、而不是關注別人有什麼自己沒有什麼。

    還有就是對於有愛心的人給予更大的表彰和回報,雖然這有可能會造成部分人為了回報而獻愛心,但這也是一種方式,發揚這種精神,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習慣。

    最後是對中華美德的教育,“四德工程”的開展就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戰鬥力的重要舉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舞是不是比說唱融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