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金澎

    韓、魏、趙在戰國前期完成了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後,雖然魏、趙、韓各自獨立,但是畢竟是一個媽生的,所以外部還是把他們稱之為三晉之地。

    所以在戰國初期,不僅僅韓魏兩國是盟友,包括趙國在內,三晉都是準盟友。而魏國獨佔河東富庶之地,又有魏文侯這樣的明主統領,所以魏國國力最強,就像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韓趙便凡事與魏國馬首是瞻,統一對外,實現了韓趙初立,便能夠在戰國群雄爭霸中站穩腳跟。

    看上去華夏文明孕育出來的國家就是不同,韓趙兩國沒有學烏克蘭、喬治亞跑去引進外部勢力收拾昔日一個脈絡上發下來的兄弟。因此他們也就躲過了烏克蘭、喬治亞被反收拾的灰頭土臉、左右不是人的淒涼境地。

    魏趙韓三國在戰國初期的一致對外,使得列國恐懼不已,沒有人敢分開打他們的主義。 戰國初期,趙、魏、韓三家實際結成了一個“三晉同盟”的準同盟關係。正是憑藉著這種同盟關係,三國平穩的度過了晉國剛剛分裂後的動盪不安的特定歷史時期。

    在三晉同盟的那段歲月裡,實際上韓趙兩國是什麼事都聽魏國的。恰如英國、澳洲之於美國。為什麼韓趙兩國甘願矮化自己唯魏國馬首是瞻?那是因為南韓分得的地區主要是山地,土地貧瘠、地勢險要,卻不適宜種糧食。在糧食就是財富、糧食就是國力的戰國時代,缺糧的南韓不得不看有糧的魏國臉色。

    再看趙國,雖然趙國幾乎佔據了原晉國北部的全部領土,但是這些地區大多偏離了中原,靠近北方的遊牧民族,所以趙國經常會受到邊患侵擾,而不得不借助魏國的力量。

    魏國運氣不錯,分到了晉國重要的糧倉河東之地,以及晉國經營數百年之久的晉國本土故地,也就是現在晉西南地區。掌握了這兩塊地方,使魏國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成為一個強國的基礎。剛分家自立而孱弱的韓、趙兩國,為了自保,只好聽命於同出一脈,實力強大的魏國。

    另外,當時魏國的國主魏文侯,也是一個頭腦清醒、雄才大略的主,他很好的利用了魏國的優勢,不斷的讓魏國變得強大。 而“三晉同盟”的存在,也為魏國的百年霸業起到了一個加持的作用。韓、趙兩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唯魏國馬首是瞻,魏國便有了淡然應對外部壓力重要保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戰國初期形成了魏國獨強於列國的局面。那個時候的魏武卒,可謂是威名赫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校的調檔線是如何劃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