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鄧艾入蜀成功,這是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面對防禦異常薄弱的成都平原北大門——劍門關,鄧艾也在感嘆諸葛武侯雖然英明蓋世,他的兒子確不咋地呀!
10
回覆列表
  • 1 # 故道之路

    正面回答:這時候劍門關有姜維,廖化,董厥,張翼統帥的四五萬人馬,死死地卡住了鍾會的18萬大軍,一時間沒有危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線過長的曹魏軍團,糧草供給不上,隨時有撤退的可能,畢竟18萬人堆在狹窄的劍閣一線,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

    但與此同時,西面的鄧艾2萬精兵已經偷渡陰平得手,並且江油關馬邈投降,鄧艾方面獲得了極大的修整和補充,接下來就要沿著左擔道和涪水順江而下,攻取蜀漢的大後方涪城(綿陽),一旦涪城失守,鄧艾大軍既可北上夾擊劍門關,又可南下直取成都。

    所以,諸葛瞻駐守涪城,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可惜沒有儘快堵住左擔道,佔據有利地形,鄧艾大軍一來,很快被擊敗,退守綿竹後,又被滅團,直接倒置後主投降和蜀漢集團的覆滅。

    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代,為了蜀漢政權,死於疆場,為後世所敬仰,現在綿竹縣仍立有諸葛雙忠祠。不過,諸葛瞻相對於其父親,帶兵打仗的能力和經驗,確實大弱了。

  • 2 # 重軍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爭霸,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勢力相當,隨著戰爭的頻發,三國都渴望統一天下,公元263年,在司馬昭的帶領之下,爆發了滅蜀之戰。司馬昭將軍隊分為三個派系,指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為統領,帶領七萬軍馬進攻蜀漢。

    這場魏滅蜀之戰成為了壓倒蜀漢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蜀漢亡國前的最後一次戰爭,直接決定了三國未來的發展道路。在這場戰爭中,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帶領了數萬精壯的兵馬,為何卻輸給了鄧艾?

    滅蜀之戰中最重要的便是綿竹之戰,這場戰爭的失敗也直接影響了蜀漢接下來的生存,綿竹是蜀漢的重要地區。鄧艾利用地勢陡峭暗地進入江油,將江油地區拿下,便直接進入了蜀漢的交通要道綿竹。蜀漢方面為了守住綿竹這一強厚的屏障,積極調取了大量軍隊,又從成都支援了大量精兵強馬,細數下來,有三萬軍隊。相比較之下,鄧艾一方則顯得勢單力薄,礙於進入江油時的地勢情況,鄧艾只帶領了少量軍隊,大概算下來只有幾千兵馬且疲憊勞累。然而在這樣強烈的軍馬對比之下,蜀漢卻依然戰敗,其實在一場戰爭中,軍隊數量固然重要,但是蜀漢卻輸在了軍隊士氣與戰略指導上。

    諸葛亮被稱為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劉備三顧茅廬,其實力可想而知,然而他的兒子諸葛瞻卻遠遠不如他。諸葛瞻過度猶豫小心導致了錯失第一個進入進入戰場的機會,然而此時的鄧艾卻已經克服險峻的地勢阻擋,快一步的進入綿竹。在鄧艾帶領軍隊攻進綿竹之時,諸葛瞻做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他運用了自己並不合適的野戰形式。有大臣覲言,只要守住城池,奈何鄧艾如何勢力兇猛,最終會將鄧艾的兵力與糧草耗盡,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坐等漁翁之利。然而諸葛瞻卻一意孤行,帶領軍隊主動出擊鄧艾,最終綿竹大敗。原本可以挽救蜀漢危亡的綿竹之戰,最終卻將蜀漢命運推向死亡。

    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的蜀漢已岌岌可危,在接二連三的城池被掠奪之後,整體軍隊都呈現一種萎靡之氣。武都、江油等地區的接連失守,蜀漢朝廷早已大亂,軍隊士兵膽怯懼怕。鄧艾軍隊來勢洶洶,諸葛瞻在沒有熟知對方的情況下,便快速投入了戰爭,這時將軍與士兵都不知所云。鄧艾一眾軍隊已沒有後退之路,立志要將蜀漢置於死地。

    綿陽之戰的戰敗,加速了蜀漢的滅亡,此時魏軍早已進入蜀漢的命脈成都,這樣一來,蜀漢的結果早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溫感明信片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