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是德軍閃擊戰的首次應用。
波蘭敗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從坦克運用的層面上看,德軍之所以集中使用裝甲兵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主要是突出了一個“快”字。英國的富勒說:“這次戰局並不是取決於數量上的優勢,而是取決於空軍和坦克部隊共同行動的快速性”。波蘭便於坦克行動的地理條件為德軍裝甲兵快速進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除蜿蜒到喀爾巴降山的南部丘陵地密長森林之外,整個波蘭幾乎全是遼闊的大平原,這個平原一直從德國延伸到蘇聯的烏拉爾。平原上的道路雖然稀少,但是由於1939年夏季特別乾旱,使土壤狀況非常便於坦克的行動,而摩步師更是暢行無阻地跟隨坦克前進。唯一能遲滯坦克前進的障礙是瓦爾塔河、維斯瓦河、布格河,不過因天氣乾旱,大大減輕了強渡這些江河的困難。加之,這些江河的流向是由東南到西北的,這就更有助於德軍北路進攻部隊自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的機動。
德軍裝甲師在這次戰爭中的作戰運用,可概括為:在狹窄正面上選擇波軍防禦的脆弱部位實施突破,然後不顧翼側暴露,徑向縱深內的預定目標迅猛直插,以形成雙鉗式包圍。坦克在進攻中,遇到抵抗樞紐部、築壘地域、防坦克障礙物和村莊時,一般均予繞過。對於堅強抵抗的波軍,也由後續步兵予以殲滅。這樣,坦克兵向前挺進時,常常超越步兵達16一32千米,從而保持了高速度的進攻。同時,德軍擁有一支反應快、效率高的舟橋部隊,遇到橋樑被破壞或河川攔路時,舟橋部隊能迅速到達並架起臨時橋樑,這也是德軍進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但是,德軍也有進攻失利的戰例。“肯普”裝甲師第7裝甲團作為兩個步兵師的突擊矛頭,向波軍姆拉瓦陣地進攻時,意外地被阻於由大量鐵軌構成的反坦克障礙物前,遭到波軍火力的猛烈打擊,損失巨大,參戰的164輛坦克有72輛被擊毀。
波軍統帥部的作戰指導思想落後保守,給德軍裝甲兵實施大縱深高速進攻幫了大忙。波軍統帥部錯誤地認為,戰爭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先從前哨陣地打起,然後緩慢地展開。還錯誤地認為,波蘭不便於使用坦克機械化部隊,同時過分強調騎兵的作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採取了線式配置,把主要兵力分散配置在漫長的邊境上,又把騎兵使用在第一線,指望透過實施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取得勝利。這種毫無進退伸縮彈性的部署,在德軍叢集坦克高速度衝擊下,波軍主力不是被殲滅就是被分割包圍,抵抗迅速土崩瓦解。
波蘭戰役是德軍閃擊戰的首次應用。
波蘭敗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從坦克運用的層面上看,德軍之所以集中使用裝甲兵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主要是突出了一個“快”字。英國的富勒說:“這次戰局並不是取決於數量上的優勢,而是取決於空軍和坦克部隊共同行動的快速性”。波蘭便於坦克行動的地理條件為德軍裝甲兵快速進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除蜿蜒到喀爾巴降山的南部丘陵地密長森林之外,整個波蘭幾乎全是遼闊的大平原,這個平原一直從德國延伸到蘇聯的烏拉爾。平原上的道路雖然稀少,但是由於1939年夏季特別乾旱,使土壤狀況非常便於坦克的行動,而摩步師更是暢行無阻地跟隨坦克前進。唯一能遲滯坦克前進的障礙是瓦爾塔河、維斯瓦河、布格河,不過因天氣乾旱,大大減輕了強渡這些江河的困難。加之,這些江河的流向是由東南到西北的,這就更有助於德軍北路進攻部隊自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的機動。
德軍裝甲師在這次戰爭中的作戰運用,可概括為:在狹窄正面上選擇波軍防禦的脆弱部位實施突破,然後不顧翼側暴露,徑向縱深內的預定目標迅猛直插,以形成雙鉗式包圍。坦克在進攻中,遇到抵抗樞紐部、築壘地域、防坦克障礙物和村莊時,一般均予繞過。對於堅強抵抗的波軍,也由後續步兵予以殲滅。這樣,坦克兵向前挺進時,常常超越步兵達16一32千米,從而保持了高速度的進攻。同時,德軍擁有一支反應快、效率高的舟橋部隊,遇到橋樑被破壞或河川攔路時,舟橋部隊能迅速到達並架起臨時橋樑,這也是德軍進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但是,德軍也有進攻失利的戰例。“肯普”裝甲師第7裝甲團作為兩個步兵師的突擊矛頭,向波軍姆拉瓦陣地進攻時,意外地被阻於由大量鐵軌構成的反坦克障礙物前,遭到波軍火力的猛烈打擊,損失巨大,參戰的164輛坦克有72輛被擊毀。
波軍統帥部的作戰指導思想落後保守,給德軍裝甲兵實施大縱深高速進攻幫了大忙。波軍統帥部錯誤地認為,戰爭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先從前哨陣地打起,然後緩慢地展開。還錯誤地認為,波蘭不便於使用坦克機械化部隊,同時過分強調騎兵的作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採取了線式配置,把主要兵力分散配置在漫長的邊境上,又把騎兵使用在第一線,指望透過實施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取得勝利。這種毫無進退伸縮彈性的部署,在德軍叢集坦克高速度衝擊下,波軍主力不是被殲滅就是被分割包圍,抵抗迅速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