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國學網

    隋煬帝。

    一個有精力、有業績、有才能同時還被罵得很慘的皇帝。

    為什麼?

    因為他太自負了。

    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朝在他統治期間,開始走向滅亡。

    從古代到現在,大家怎麼評價他呢?那就是“荒淫殘暴”,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很黃很暴力”。

    其實,這位君王還有大家不瞭解的一面,他雖暴力,心中卻嚮往著“詩和遠方”。

    隋煬帝是個優秀的詩人,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其中之一是“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後人評價這首詩“景美、意正、情濃、味雅”,“詞無淫蕩”。在此之前,宋齊梁陳的詩很多都是淫詞豔曲,而隋煬帝的詩卻是“雅味正聲”,非常大氣。

    據統計,隋煬帝是被別人抄襲最多的詩人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還“剽竊”過他的詩,“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這句詩是隋煬帝的,李世民借鑑後改成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隋文帝還有一句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被詞人秦觀化用為“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可惜的是,後人每每吟誦此句,想到的是秦觀,而非隋煬帝。

    隋煬帝不光寄情於筆墨,還不斷征戰沙場,他不是一個苟且於眼前的君王,而是一直在心向“遠方”。

    隋煬帝在位時,征服林邑,馴服契丹,收復琉球,震服伊吾,滅吐谷渾,可他還不滿足,又三次征討高句麗。多年征戰消耗了隋朝國力,百姓越來越不滿,隋朝逐漸滅亡。

    隋煬帝一心想把不安分的高句麗征服,為啃下這塊硬骨頭,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他不斷地去實現心中的宏圖大業,徵發百萬人去攻打高麗,《隋書》記載:“分離哭泣之聲,連響於州縣”;為修大運河,又徵發360萬人,成千上萬人死在運河之上。

    大業七年,農民起義爆發了,楊玄感也起兵造反,起義蔓延到全國。隋煬帝用血腥殘酷的手段鎮壓人民,可是反而激起更多人的反抗。

    隋煬帝面對這樣的形勢,內心充滿了無力感,可怎麼辦呢?眼看著大好江山將要易主,他每日只是沉湎於酒色中,用這些來麻痺自己。

    晚年,他常常照鏡子,撫摸著自己的脖頸,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怎麼好的一顆頭顱,誰會把他砍掉呢?”當時,他身邊的蕭皇后聽到這句話,花容失色,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徵兆。其實隋煬帝內心是清醒的,他已經預感了末日的到來。

    大業十四年,隋煬帝被叛軍逮獲,隋煬帝在死之前還想保留一個君王的尊嚴,他想自己喝毒酒,可是叛軍不讓,最後,隋煬帝被人用繩子活活地勒死了。

    生前,那麼不可一世的驕傲君王,死後,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蕭皇后不得已,和宮人用破床板拼湊了木棺,將這位帝王草草地下葬。

    隋煬帝是有才華的,為人卻過於自負,做事過於急躁。他想要成為像漢武帝一樣的君王,而剛建立政權的隋朝,基礎不穩,是經不起折騰的。

    隋煬帝不斷構築他的戰略構想,卻太過急躁,沒有考慮到臣民的承受能力,臣民最終也就拋棄了他。

  • 2 # 天一生水木木

    你說的是隋煬帝,隋煬帝勵精圖治極其能幹,就是因為太能幹了,將本來幾十年的事在幾年內做完,農民負擔太重動搖了政治根基,最後被李氏家族乘虛而入奪了皇位。成王敗寇,後者對前者的極力貶損是必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籃將合併,9人入選幾成定局,最終名單如何取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