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氣即鬱氣 ,為正氣不行,氣機阻滯的內生邪氣,臨床也常稱為氣滯、氣鬱、氣結、氣聚等。確切地說,滯氣是正氣中的動氣停滯不行
滯氣的病因、病機
氣虛不行。動氣不足,執行無力,氣機停滯不行,而生滯氣,即氣虛導致氣滯。
肝失疏洩之職,脾失健運之能,氣機不暢而生滯氣。
寒則氣收,氣機收斂,氣滯不行,即寒凝氣滯。
溼、食、痰、火等邪氣,邪與氣結,壅遏氣機,氣滯不行。
簡單的說,就是氣不動了..
滯氣致病的特點
1、脹 ;脹是氣滯不行的典型症狀之一。氣滯於頭則頭脹,氣滯於胸則胸脹,氣滯於腹則腹脹。
2、痛:氣滯不通,不通則痛,痛則不通。氣滯性疼痛的特點如下:
(1)呈脹痛,攻痛樣,脹甚於痛;
(2)串痛不定,呈遊走性,痛無定處;
(3 ) 疼痛 時作時止,時輕時重,呈陣發性或發作性;
(4)脘腹脹痛,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5)多隨情志變化而改變其疼痛程度;
(6)揉按可使疼痛減輕或緩解。
3、痞塞、瘕聚:痞滿滯塞不通之感。痞滿無形的腹內腫物,邊界不清,質軟,時聚時散,聚散無常,推之浮移可動,揉之氣過有聲,為瘕為聚的特徵性表現。
4、氣滯、氣鬱可致氣逆;氣鬱可以化火;氣滯可令血瘀。從而成為氣滯氣逆,氣鬱化火,氣滯血瘀等證。
常見的氣滯證治
由於氣滯所在部位不同,病因病機有別其證候各異。
1、氣滯肌膚:氣脹而腫,按之則消,抬指即起,也稱“氣腫”。可用大腹皮治之,大腹皮治表裡中外有形之氣。
2、氣滯經脈:肢體串痛,稍事活動則痛減。或肢體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
3、氣滯上焦:頭脹頭痛,目脹眩暈,氣滯心胸,胸中氣壅,心胸痞悶,攻串作痛,遊走不定,呼吸氣喘,鼻翼搧張等。治宜行氣寬胸,選藥枳殼、枳實、薤白、陳皮、烏藥、安息香、胡荽、薰香等。
4、氣滯中焦:脘腹脹滿,中空無物,外皮繃急,叩之鼓聲,或痞塊時隱時現,遊走串痛,氣過水聲,或作呃逆。治宜行氣寬中,選藥枳殼、枳實、陳皮、砂仁、烏藥、木香、香附、紅豆蔻、大腹皮、香櫞、佛手、薄荷、木瓜、胡荽、甘松、檀香、白殘花(野薔薇花);醒脾開胃用藿香、神曲、菖蒲等。
5、氣滯下焦:腰腹脹痛,腸鳴串痛,為瘕為聚,氣疝,氣淋,氣洩、氣秘、痛經,經閉等證。可選用烏藥、路路通、茴香、艾葉、荔枝核、天仙藤等。
6、氣滯咽喉:痰氣互結,阻於咽喉,可致“梅核氣”。證見咽喉不利,咳吐不出,吞嚥不下 ,猶如梅核梗於咽喉。治宜理氣除痰,主方四七湯,藥用半夏、厚朴、茯苓、紫蘇、生薑、大棗。
這個死不了的,現在很多人都有氣滯的證,好好調養就可以了,這裡就是給你介紹下,具體的詢問有經驗的中醫,以得到最好的治療,祝你健康~
滯氣即鬱氣 ,為正氣不行,氣機阻滯的內生邪氣,臨床也常稱為氣滯、氣鬱、氣結、氣聚等。確切地說,滯氣是正氣中的動氣停滯不行
滯氣的病因、病機
氣虛不行。動氣不足,執行無力,氣機停滯不行,而生滯氣,即氣虛導致氣滯。
肝失疏洩之職,脾失健運之能,氣機不暢而生滯氣。
寒則氣收,氣機收斂,氣滯不行,即寒凝氣滯。
溼、食、痰、火等邪氣,邪與氣結,壅遏氣機,氣滯不行。
簡單的說,就是氣不動了..
滯氣致病的特點
1、脹 ;脹是氣滯不行的典型症狀之一。氣滯於頭則頭脹,氣滯於胸則胸脹,氣滯於腹則腹脹。
2、痛:氣滯不通,不通則痛,痛則不通。氣滯性疼痛的特點如下:
(1)呈脹痛,攻痛樣,脹甚於痛;
(2)串痛不定,呈遊走性,痛無定處;
(3 ) 疼痛 時作時止,時輕時重,呈陣發性或發作性;
(4)脘腹脹痛,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5)多隨情志變化而改變其疼痛程度;
(6)揉按可使疼痛減輕或緩解。
3、痞塞、瘕聚:痞滿滯塞不通之感。痞滿無形的腹內腫物,邊界不清,質軟,時聚時散,聚散無常,推之浮移可動,揉之氣過有聲,為瘕為聚的特徵性表現。
4、氣滯、氣鬱可致氣逆;氣鬱可以化火;氣滯可令血瘀。從而成為氣滯氣逆,氣鬱化火,氣滯血瘀等證。
常見的氣滯證治
由於氣滯所在部位不同,病因病機有別其證候各異。
1、氣滯肌膚:氣脹而腫,按之則消,抬指即起,也稱“氣腫”。可用大腹皮治之,大腹皮治表裡中外有形之氣。
2、氣滯經脈:肢體串痛,稍事活動則痛減。或肢體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
3、氣滯上焦:頭脹頭痛,目脹眩暈,氣滯心胸,胸中氣壅,心胸痞悶,攻串作痛,遊走不定,呼吸氣喘,鼻翼搧張等。治宜行氣寬胸,選藥枳殼、枳實、薤白、陳皮、烏藥、安息香、胡荽、薰香等。
4、氣滯中焦:脘腹脹滿,中空無物,外皮繃急,叩之鼓聲,或痞塊時隱時現,遊走串痛,氣過水聲,或作呃逆。治宜行氣寬中,選藥枳殼、枳實、陳皮、砂仁、烏藥、木香、香附、紅豆蔻、大腹皮、香櫞、佛手、薄荷、木瓜、胡荽、甘松、檀香、白殘花(野薔薇花);醒脾開胃用藿香、神曲、菖蒲等。
5、氣滯下焦:腰腹脹痛,腸鳴串痛,為瘕為聚,氣疝,氣淋,氣洩、氣秘、痛經,經閉等證。可選用烏藥、路路通、茴香、艾葉、荔枝核、天仙藤等。
6、氣滯咽喉:痰氣互結,阻於咽喉,可致“梅核氣”。證見咽喉不利,咳吐不出,吞嚥不下 ,猶如梅核梗於咽喉。治宜理氣除痰,主方四七湯,藥用半夏、厚朴、茯苓、紫蘇、生薑、大棗。
這個死不了的,現在很多人都有氣滯的證,好好調養就可以了,這裡就是給你介紹下,具體的詢問有經驗的中醫,以得到最好的治療,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