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足跡社
-
2 # 唐長未老
萬國來朝,不僅唐朝有過,明朝也做到過。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明成祖時期,國力強盛,尤其鄭和七下西洋所展示的軍事、經濟、文化實力,讓所到各國羨慕,引發萬國來朝。
-
3 # 小高讀史
首先,糾正一下,唐朝以後,依然有萬國來朝的景象。
01朝貢外交
受華夷觀念的影響,中國古代的外交的核心應該用朝貢外交概括比較穩妥。其他國家要和中國進行友好的外交、貿易,需要承認中國為天下共主的地位,外國使者以朝貢的方式向政府遞交文書、來訪人員的名單、禮品。中方也會設立相關的機構進行管理和接待。萬邦來朝是歷代君王追求的較為完美的治國狀態,因為,只有國力強盛才能實現,是太平盛世,天下歸心的提現。朝貢的國家有中國的蕃屬國,他們國王的繼位,需要中方的承認,他們需要定期朝貢,北韓為典型代表。當然,也有一些仰慕中華文化但不屬於中方蕃屬國的,他們本著學習中華先進文化和友好貿易的心態前來朝貢。中國為禮儀之邦,只要心慕中華文化,中方一般不會拒絕交往。朝貢外交注重政治效益不太看中經濟結果,秉承著是“厚往薄來”的原則,往往賞賜比較豐厚。
02唐代的外交
唐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著名的盛世,取得了很多朝代都無法普及的成就。萬國來朝,以貞觀之治時為典範。李世民以恩威並施的手段,解決了和周邊民族和國家的矛盾,實施相容幷包的外交政策。參天可汗道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形成的,都城長安完全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世界各地的商人、學生聚集於此。長安,成為全世界人心之神往的地方。尤其是日本和北韓,多次派遣使者出使大唐,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和知識。所以說,唐代的萬邦來朝,有官方上的,也有民間的。
02明代的外交
明代也是中外交流的一個高潮。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後,鄭和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和平友好的態度,一時間,萬邦來朝。除了周邊的國家,印度洋、西亞、太平洋地區許多國家都透過朝貢外交的方式和明朝展開友好外交。明成祖時期的萬邦來朝,得益於鄭和等人的努力,更得益於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明代,中國依然是世界的領頭羊,外國對中國的商品的需求量巨大,在海禁政策之行,只能透過朝貢貿易的方式汲取巨大的商業利益。由於明朝注重政治效益不看重經濟利益,朝貢貿易明政府基本屬於倒貼,所以,朱棣去世後,國力下降,財政不足,萬邦來朝的勝景不再。
所以說,唐代以後,萬邦來朝依然存在,外交核心理念依然沒有變,不過,唐宋之際,中國逐漸從一個外向型國家向內斂型發展。中國似乎再也沒有了包羅天下的氣魄。
原因有幾點:第一,理學的發展。理學注重修身養性、內斂自省,這一點影響著華人的性格和思維。第二,內憂外患的影響。唐後期,國力衰退,自然沒空顧及來自遙遠國度的國家。宋代的國土面積相對狹小,北邊遼、西夏、金虎視眈眈,隔絕了中國跟其他國家的交流,只能將目光轉向海外。第三,歷史的慣性,人一旦習慣了獨來獨往,就不太熱衷他人的交流,國家也如此。
回覆列表
我說一下
(1)政治上,開明祥和,君主虛懷納諫,親賢臣遠小人,存白姓,修養生息。
(2)經濟上,處於世界現金地位,國民富強,對胡商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3)對外政策上,唐朝鼓勵外華人來貿易經商,讀書,做官。
(4)交通上,海上與陸上兩天絲綢之路的暢通,加速文化交流,將各國方便聯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