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生活在新汴河流域,對這條河流既熟悉又熱愛,父親更是和這條河流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絡,自感回答這個問題是再合適不過了。
通濟渠: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骨幹河道,隋煬帝時期開鑿,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為與古汴渠(即汳水,泗水的重要支流)相區別,在唐朝以後稱其為汴河。
(上圖:通濟渠示意圖)
通濟渠是隋唐宋時期的交通大動脈,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樞紐作用。從北宋開始,由於引黃河水接濟汴河,導致黃沙淤積嚴重,加之宋與元連年戰亂,黃河奪汴河入淮河,年長日久,汴河河道隨之湮廢。
(上圖:通濟渠安徽泗縣境內遺存河道)
據《開封府志》卷五《汴河》記載:
(上圖:通濟渠廢棄河道)
新汴河: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開鑿的大型人工河流,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建設,始於安徽宿州市,向東流經埇橋、靈璧、泗縣,至江蘇宿遷市泗洪縣,最終匯入洪澤湖內。
(上圖:新汴河流經示意圖)
新汴河的開鑿背景是響應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要求,以防洪除澇、蓄水灌溉、區間通航為目標,六六年冬始建,七〇年完工,二十三萬餘人參與,歷時四年,當時家父也親歷建設過程,還時常和我們談起開挖新汴河的見聞。
(上圖:新汴河建設圖片)
(上圖:安徽宿州境內新汴河風光)
打小就生活在新汴河流域,對這條河流既熟悉又熱愛,父親更是和這條河流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絡,自感回答這個問題是再合適不過了。
先糾正一點:通濟渠並不是新汴河。通濟渠: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骨幹河道,隋煬帝時期開鑿,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為與古汴渠(即汳水,泗水的重要支流)相區別,在唐朝以後稱其為汴河。
(上圖:通濟渠示意圖)
通濟渠是隋唐宋時期的交通大動脈,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樞紐作用。從北宋開始,由於引黃河水接濟汴河,導致黃沙淤積嚴重,加之宋與元連年戰亂,黃河奪汴河入淮河,年長日久,汴河河道隨之湮廢。
(上圖:通濟渠安徽泗縣境內遺存河道)
據《開封府志》卷五《汴河》記載:
元至元二十七年,黃河決,(汴河)始淤塞。舊府治南有汴梁故跡,即其地也。(上圖:通濟渠廢棄河道)
新汴河: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開鑿的大型人工河流,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建設,始於安徽宿州市,向東流經埇橋、靈璧、泗縣,至江蘇宿遷市泗洪縣,最終匯入洪澤湖內。
(上圖:新汴河流經示意圖)
因為其河道基本平行於早已湮廢的古汴河(即通濟渠),故名新汴河。新汴河的開鑿背景是響應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要求,以防洪除澇、蓄水灌溉、區間通航為目標,六六年冬始建,七〇年完工,二十三萬餘人參與,歷時四年,當時家父也親歷建設過程,還時常和我們談起開挖新汴河的見聞。
(上圖:新汴河建設圖片)
(上圖:安徽宿州境內新汴河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