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2002828550

    膠東花餑餑習俗歷史悠久,至今仍流傳於煙臺市區、萊州、蓬萊、龍口、招遠、棲霞、牟平及周邊地區。

    “膠東花餑餑”的起源,是在有了小麥生產之後逐漸產生的一種民俗。據考古發現,中國的小麥種植源於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距今約7000年,而膠東地區的小麥種植歷史,很多專家確信也在6000年以上。膠東花餑餑的習俗最早起源於古代的祭祀活動,古人崇敬神仙,而膠東一代則對海神有著格外的敬畏。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小麥的畝產僅有200斤左右,而優質的小麥粉就成了“奢侈品”,膠東沿海的居民們用“稀罕”的小麥粉做成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祭祀海神首開膠東花餑餑的先河。其後,膠東民間也模仿祭祀海神用的花餑餑來奉祀祖先、紀念節慶,花餑餑逐漸被應用在不同的場合,逐漸演變成一種地方民俗。

    花餑餑的製作多在節日、訂親、喜慶時製作,如過年用的“棗餑餑”、正月十五的“聖蟲”、七月七的“巧果”;訂親的“鴛鴦”、小孩過“百歲”的穗子;老年人過生日的“壽桃”;蓋房慶糧的“樑龍、獅子”等。花餑餑的造型千變萬化,如戲劇人物、神話傳說、魚蟲花卉等皆可選材,配以色彩,富有藝術感,同時也都根據需要賦予了不同的內涵,增加喜慶氣氛。

    膠東花餑餑是反映膠東地區地域特色、節日和生活習俗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體現了人類藝術淳樸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反映了人們的文化習俗與精神寄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病重急需錢,該不該賣了城裡暫時不住的房子給老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