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古至今,世人間傳遞著做人就要有一官半職、拋頭露面的思想觀念,可歷史上范進中舉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些人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7
回覆列表
  • 1 # 復旦大學徐靜波

    先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後一句:到底一個人該如何才能讓自己立足於社會 ?我的答案很簡單:能夠自食其力就可以了。一個人長大以後,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下去,他或她的人生就具有了最基本的意義。

    大部分的社會,其主流的價值觀大概都是提倡一個人要追求成功、獲得成功,成為人傑。李清照曾吟詠:“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就否定了平凡平庸。且一般世俗的觀念是要追求升官發財、獲得名利。我個人認為,想要做官,無可厚非,透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某些政治抱負,這或許是一個有志向的表現。但透過做官來謀求發財,就是一條歧途了,到後來就可能成為一個貪官,不可取。想要發財,也很正常,有了優裕的錢財,可以保證自己和家人的財務自由,在物質上可以有更舒適的生活。但是孔子說了,“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就是說,你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以正當的方式來獲得,倘若不是,你就有可能在作惡,在危害公共社會或他人的正當利益。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過高的慾望最後往往會損害自己和家人。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華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具有智慧,在看到了名利的好處的同時,也洞察到了名利的負面內涵,有一個詞叫“名韁利鎖”,還有通俗的說法叫“人怕出名豬怕壯”,就察見到了名和利,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給人們帶來反面的價值。在歷史和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各種各樣的。有的人並不很看重世俗社會的名與利,他們更在意自己充實有趣的生活。他們也努力,也做一些奮鬥,但不想很拼命,不想跟隨主流價值觀隨波逐流。他們或許也受過不錯的高等教育,也許只是高中畢業(即至少是受過一定教育的),但並沒有非常宏大的理想,非常高遠的志向。我在日本遇見過不少這樣的情形。比如只是開一家麵包店,刻苦研究麵包製作的技術:選料、配方、烘焙的技巧等等,潛心專研,最後做出了社群中的鄰居們都喜愛的麵包或糕點,擁有了固定的顧客群,透過麵包糕點的銷售,與鄰居們建立起了十分良好和諧的關係,彼此成了熟人和朋友,一直生活在比較愉悅的氛圍中,透過麵包等的銷售,也足夠養活自己和家人。我還認識一個日本朋友,年輕人,跟幾個夥伴一起開了一家咖哩飯館,就是喜歡咖哩的滋味,反覆鑽研,試製出了好幾種不同凡響的美味咖哩,於是這家咖哩飯館遠近聞名,食客們慕名而來。於是他們又在用餐環境、餐具上動了不少腦筋加以改良,越加獲得了食客們的青睞,所獲得的銷售利潤,也足夠他們可以過上不錯的日子。我在日本,喜歡逛舊書店,往往見到一家門面並不很大的書店內,就一個老人(有時是老婦人)閒閒地坐在小小的賬臺內,聽著低低播放著的古典音樂,非常安靜地享受著被書籍包圍著的氛圍。平素就是收購舊書、整理書架等,日子平凡甚至有些平庸,但他們依然可以過得很愉快。我不知道銷售舊書的利潤如何,大概維持日程的營生沒有什麼問題吧。我不能說他們活得如何精彩,但至少是比較充實的吧。充實的人生,就是愉快的人生。他們以自己的力量來自謀生計,同樣可以立足於社會,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總之,在正常的社會中,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明白自己是一塊什麼樣的材料,願意付出怎樣的努力,那麼就會有怎樣的人生。只要是自食其力,就是有意義的,都應該得到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沃柑與091無核沃柑,水果商比較喜歡收購哪一種?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