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春秋思無忌

    豕韋,也即韋國,是中國古代夏商時期黃河中下游古諸侯國。曾經分別由彭姓和劉姓統治過,那麼商湯所滅的豕韋到底是彭姓還是劉姓(祁姓)呢?其實,後人也為此爭論了千年,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現在既然問到我,那我就試著來推理一番吧。

    01 劉姓是祁姓的分支

    祁姓之劉有一支出自劉累,始於夏朝。

    劉累為夏帝孔甲養龍,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便將其剁成肉醬,獻給帝孔甲服用。沒想到帝孔甲覺得非常美味,要求劉累再做一些肉醬。

    劉累一聽就犯愁了,一共就這麼幾條龍,哪裡能滿足孔甲的需求。劉累這才發現自己犯了欺君之罪,便連夜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從此,劉累的子孫便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所以,問題其實可以改成商湯所滅的豕韋是劉姓還是彭姓,因為從那時起,劉姓已經開始使用。

    02 劉累被封於豕韋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

    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天帝賜給帝孔甲四條龍,黃河、漢水的各兩條。劉累養龍有方,帝孔甲賜其御龍氏,並讓其代替豕韋的後代。

    當時,帝孔甲之時的夏朝都城在西河。而豕韋(簡稱韋)離西河不遠,且臨近黃河。所以,當時劉累很可能居住在豕韋一帶。後來犯了欺君之罪,才跑到魯縣。但是,有一部分子孫及族人仍留在當地。帝孔甲知道實情後,也沒有降罪於劉累,所以豕韋仍為劉累後人所有。

    03 商湯滅韋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據《詩經·商頌·長髮》記載,夏朝末年,夏桀荒淫無道。商湯替天行道,先討伐夏朝的幾個親信諸侯:韋國、顧國和昆吾國,最後討伐夏桀,夏桀逃到鳴條,死於放逐途中,夏朝滅亡。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發立。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而帝孔甲是夏桀的曾祖父,其去世後大概80年而夏朝滅亡。

    據此可推斷,商湯滅掉的韋國極有可能就是夏帝孔甲所賜的劉姓豕韋。

    《史記集解》引賈逵說:“祝融之後封於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後代之。”

    《史記集解》記載,商帝武丁滅掉豕韋,重新賜予劉累的後代。因此,武丁所滅的是祝融後代彭姓豕韋。

    兩段史料聯絡起來大致就能理清思路:

    彭姓豕韋——》劉姓豕韋(夏帝孔甲賜)——》彭姓豕韋(商湯滅劉姓豕韋)——》劉姓豕韋(商武丁滅彭姓豕韋)

    結語:

    在帝孔甲之前,豕韋是彭姓豕韋,後來被帝孔甲轉賜予劉累,等到商湯滅夏後,又恢復稱彭姓豕韋,最後商武丁滅彭姓豕韋,恢復劉姓豕韋。

    因此,我推斷商湯所滅的豕韋極有可能是劉姓豕韋,也即問題中的祁姓豕韋。

  • 2 # 周乙探史

    前文已論述山海經中記載的黃帝國就是南韓,在濟南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韓姓族徽(見附圖)的右半部分上部是甲骨文的“豕(豬)”,下部是甲骨文的韋(圍),結合起來就是“豬圍(圈)”、豕韋的意思。夏朝時還有夏王族的封國豕韋,後來被商朝所滅,部分族人遷往北方,唐朝時稱為室韋,是蒙古人的祖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文是什麼文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