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一共問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和20世紀初大師輩出、科學理論百花齊放相比,近40年來基礎科學已經沒有什麼重大理論突破了。所以未來十年想要獲得能夠影響網際網路的基礎科學並不容易。
就拿非常基礎的手機電池來說,現有的鋰電池技術還是二十多年前的,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是修修補補。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手機行業領導者,都沒辦法使用在大容量電池領域尋求突破。三星甚至還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電池自燃事故。
目前的鋰電池最多可以保證手機三天的續航時間,而如果是重度手機使用者,可能一天的續航都堅持不住。另一方面,智慧手機的處理器一直都在工藝製程上做文章,從25nm到16nm、再到14nm、10nm,工藝越先進處理器的功耗越低,對電池的壓力越小。可反過來說,如果電池能夠保證足夠的電量,手機處理器完全可以做的更大、更快,實現更多的功能。最終智慧手機代替筆記本和PC都是可以實現的。
但如果電池技術得不到突破,智慧手機效能終歸會接觸到天花板。事實上從2016年到現在,高階智慧手機的效能進步已經非常緩慢了。手機廠商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功耗和續航,而非處理器的效能有多快。這也連帶著手機應用也停滯不前,幾年前興起的VR技術已經徹底涼了,作為後起之秀的AR技術也因為硬體效能支撐不足,無法在使用者群體中普及開來。
由於智慧手機電池始終得不到突破,這兩年手機廠商又開始研究無線充電。可研究來研究去,目前手機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基於的仍然是19世紀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原理。現在的手機在無線充電時,必須讓機身接觸無線充電板,遠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隔空無線充電”。
如果未來十年手機電池或者無線充電能夠實現基礎科學突破,那麼就能夠解決智慧手機續航能力太弱的問題,這就意味著智慧手機可以用有更強的效能,拿在手裡可以打電話,放在桌面上可以作為辦公裝置甚至遊戲機,從而帶來更好的應用和遊戲體驗。這肯定會帶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
再來第二個問題:“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產業網際網路本身就是消費網際網路引申出的一個概念,對於騰訊、阿里這樣的企業,主要的趨勢就是透過雲計算、大資料甚至人工智慧來獲取消費終端的具體需求,進而定製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產業網際網路可以減少傳統產業的鏈條長、環節多、需要過多專業人才的問題,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是產業網際網路也面臨著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大資料對個人隱私的侵犯。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手機本身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手機中的通訊錄、簡訊、網頁瀏覽內容、搜尋記錄等。比我們和朋友透過聊天工具聊到某一個產品,不久之後很有可能就可以在手機裡看到相關的產品廣告。
所以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融合,首先面臨的就是消費者對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覺醒。如何解決大資料和個人隱私這一對天然的矛盾,是所有網際網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也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產業網際網路才有可能健康的發展下去。
馬化騰一共問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和20世紀初大師輩出、科學理論百花齊放相比,近40年來基礎科學已經沒有什麼重大理論突破了。所以未來十年想要獲得能夠影響網際網路的基礎科學並不容易。
就拿非常基礎的手機電池來說,現有的鋰電池技術還是二十多年前的,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是修修補補。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手機行業領導者,都沒辦法使用在大容量電池領域尋求突破。三星甚至還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電池自燃事故。
目前的鋰電池最多可以保證手機三天的續航時間,而如果是重度手機使用者,可能一天的續航都堅持不住。另一方面,智慧手機的處理器一直都在工藝製程上做文章,從25nm到16nm、再到14nm、10nm,工藝越先進處理器的功耗越低,對電池的壓力越小。可反過來說,如果電池能夠保證足夠的電量,手機處理器完全可以做的更大、更快,實現更多的功能。最終智慧手機代替筆記本和PC都是可以實現的。
但如果電池技術得不到突破,智慧手機效能終歸會接觸到天花板。事實上從2016年到現在,高階智慧手機的效能進步已經非常緩慢了。手機廠商在推出新產品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功耗和續航,而非處理器的效能有多快。這也連帶著手機應用也停滯不前,幾年前興起的VR技術已經徹底涼了,作為後起之秀的AR技術也因為硬體效能支撐不足,無法在使用者群體中普及開來。
由於智慧手機電池始終得不到突破,這兩年手機廠商又開始研究無線充電。可研究來研究去,目前手機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基於的仍然是19世紀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原理。現在的手機在無線充電時,必須讓機身接觸無線充電板,遠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隔空無線充電”。
如果未來十年手機電池或者無線充電能夠實現基礎科學突破,那麼就能夠解決智慧手機續航能力太弱的問題,這就意味著智慧手機可以用有更強的效能,拿在手裡可以打電話,放在桌面上可以作為辦公裝置甚至遊戲機,從而帶來更好的應用和遊戲體驗。這肯定會帶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
再來第二個問題:“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產業網際網路本身就是消費網際網路引申出的一個概念,對於騰訊、阿里這樣的企業,主要的趨勢就是透過雲計算、大資料甚至人工智慧來獲取消費終端的具體需求,進而定製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產業網際網路可以減少傳統產業的鏈條長、環節多、需要過多專業人才的問題,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是產業網際網路也面臨著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大資料對個人隱私的侵犯。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手機本身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手機中的通訊錄、簡訊、網頁瀏覽內容、搜尋記錄等。比我們和朋友透過聊天工具聊到某一個產品,不久之後很有可能就可以在手機裡看到相關的產品廣告。
所以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融合,首先面臨的就是消費者對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覺醒。如何解決大資料和個人隱私這一對天然的矛盾,是所有網際網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也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產業網際網路才有可能健康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