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接種醫生講育兒

    大量的調查表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吼孩子時,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的一個弊病。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

    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

    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因為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

    父母情緒穩定,有時比父母恩愛更加重要。情緒穩定卻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那是一種和教養和氣場相關的事,你當下的情緒多穩定,孩子長大後的情緒,就有多穩定。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天天雞飛狗跳的家裡,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嗎?

    張愛玲的筆下有刀,除了她生活的敏銳性外,也與她的父母有關——母親黃逸梵與父親張志沂每日都是爭吵,爭吵,日益升級的爭吵,終至不可調和。所以,張愛玲筆下的一點點戾氣,來自於她年少時候的時候。父母情緒穩定,是第一位的。

  • 2 # 豬寶寶小課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親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當然父母的情緒也將影響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每天都面對著開心的父母,那麼他的內心是高興的,這時無論他做任何事情都將會樂觀的去對待,將來必定會成為一個樂觀積極向上充滿Sunny的孩子。

  • 3 # 苑子兄弟

    我們每天都會跟孩子

    聊聊這個,說說那個,

    有木有和一起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媽媽:有三種玩具,紅色汽車比綠色汽車好玩,綠色汽車比藍色汽車好玩,紅色汽車比藍色汽車哪個好玩?

    寶貝:紅色汽車好玩。

    爸爸:孩子,如果是A比B好,B比C好,那麼A和C,誰好?

    寶貝:沉默中,一臉懵逼!!!

    * 寶貝5歲

    為什麼會這樣?

    這種ABC的關係很容易理解嘛~

    因為爸媽並沒有站在這位5歲孩子應有的“思維能力”上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

    從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上來講,5歲孩子只具備“具象思維”的能力,即:TA的認知受直覺思維的支配,透過自身經驗影響來對事物邏輯關係進行判斷,形成對事物的初步符表徵。例如:我們把兩瓶相同可樂分別倒入一個大杯和兩個小杯中讓TA進行選擇,TA憑著直覺很可能會覺得大杯的可樂會多一些而選擇大杯。而“A>B>C”的邏輯關係屬於完整的抽象思維概念,9歲才能開始形成,12歲大幅度提升。

    看到這裡,爸媽現在知道寶貝心裡的苦了吧!還站在“你應該”,“我覺得”的圈子裡自我鬱悶跳腳嗎?

    (o(* ̄︶ ̄*)o)

    我的2只葫蘆娃,6歲和9歲,每天面對著他們這樣那樣的“問題”,雖說懂那麼點兒童心理發展知識,但總難免還是會有抓狂,嘶吼的時候。唯有在急躁的時候,內心提醒著自己:看看這幾幅畫,該試試“換上孩子的思維來聊天吧。”

    圖1:給Baby買了一隻可愛的音樂玩具,爸媽都非常喜歡。

    圖2:可是,Baby只看到這“可愛玩具”的屁股。

    圖3:事實上,Baby眼裡看到的屁股是“黑白色”的。

    * 3個月以內的嬰兒只能感知黑白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齊滅亡後,秦母為何沒有帶著秦瓊投奔燕山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