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悟道

    1.我是知識實用論者,對於知識,有些明顯無用之資訊,我是直接無視的,有些是興趣所致的瞭解一下,對於“功”的由來確實無興趣,也感覺無用。

    2.我不是做文字考究工作的,也沒有準備同考究漢字有關的資源,所以無力回答;

    3.感覺花時間研究“功”的歷史,純屬浪費時間。

    4.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精神,做以上回答,娛樂一下。

  • 2 # 福自福地來wjf

    功的概念是和德分不開的,有功無德終不能成功,行善積德的修為便是功的體現。功:心力之最也。即意念之功,視有形變無形,有形體之功力不算功的概念。此功並非力量之功,行動之功或氣功之意。它是隱形的,意識形態領域之內的行為思想概念。如一個人有急事正在辦理或正走在路上,不能停腳誤事,可偏偏此時在你的周圍(身邊)出現了人命關天的大事,關乎別人的生死時刻,你聽到了呼救聲,你看到了對方的不幸,此時你是置若罔聞袖手傍觀,或是義無反顧,奮不顧身的去求人,它就體現了功的價值。功:德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功莫大焉。它從有形視無形,而又從無形變有形。功:修為也。人有惡念難以修成正果。善念常存,即貧賤尚可積大功也。

    功的概念我想它在上古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從黃帝安天下,大禹治水等都已經顯現功的象徵了。因為意念,因為修為,它把無形轉變成了有形。即陰功積德,化為行動,仰望日月為萬民之操守。順從自然,成萬物之生靈,功蓋天地也。

  • 3 # 節度使95

    功,是行為有結果的意思。《論語》17.6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者為仁矣,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民則足以使人。恭謙心不自取侮,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得則得人,言行忠仁心而成信才被人信任擔責,行動敏捷靈活則管理見成效、有結果,惠民的心才能用對人。

    名:仁心成行以此立君子之品,故“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德:守中之意,守本真天賦之德。

    儒門本沒有什麼立功、立言、立德之說,是從理教興起之後為自利讀書的人為了自彰自是提出來的!”儒,通天地之人”,能被稱作“儒”是從聖賢之道修持漸次到能感天地的人,並不是能認字讀書就能稱儒了!夫子,至聖先師,述而不作!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我們要警惕那些隨口侃侃而談然而言與行不合的人。君子仁名,成於公忠天下人民,也不是隨處宣揚自己享受多少津貼有多大名氣的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至於德,這是有不有名能確定的嗎?名者無實,實者無名。

    守一:自守自德而行,德道。

    守初心:大道之行為公也,定禮智發展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大佬都在佈局農業,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