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開啟的藥瓶裡總會有個小紙團是起到什麼作用呢?
6
回覆列表
  • 1 # 醫藥雙博頻道

    當你頭痛欲裂的時候,拿到止痛藥前的每一秒鐘對你來說都是痛苦的煎熬。而在你奔向桌子抓起非處方止痛藥開啟瓶蓋準備一飲而盡時,卻發現你和藥片之間還隔著一團厚厚的填充藥棉,這時的你感受到的恐怕不僅僅是頭痛,或許還有一萬點暴擊。

    你會樂意知道這種藥物包裝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甚至更開心地知道這種包裝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20世紀的某天,拜耳公司(背景知識:阿司匹林是拜耳公司的註冊商標。1897年,德國拜耳公司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首次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首次將藥棉填充在藥瓶中。其目的是填充藥瓶中多餘的空間並以此來固定藥物,防止藥片四處晃動並粉碎。這是一個固定藥品並防止其粉碎的完美方案。

    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拜耳公司開始轉產於製藥方面的創新產品包衣片劑。此時,藥片是否會因為晃動而撞擊到瓶壁上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新型藥片的外層糖衣能防止藥片粉碎,膠囊殼也能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但是由於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每當人們開啟阿司匹林藥瓶時都能看到一團蓬鬆的填充藥棉,大家早已習慣這團棉花的存在甚至把這種設計作為判斷藥物是否為正品的標準,或者認為這種設計有助於保持藥物的“有效性”。人們的這種想法和習慣是拜耳公司在藥瓶裡放置了很長一段時間藥棉的主要原因,並且可能也是一些品牌至今仍在藥瓶裡放置填充藥棉的做法依據。

    事實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建議拿掉藥瓶裡面的填充藥棉,他們認為這些藥棉會將水分吸入藥瓶,使藥品受潮。實際上政府衛生機構並不是唯一一個建議拿掉填充藥棉的,早在1983年,現已故的安迪·魯尼(Andy Rooney)在時事節目“60分鐘時事”中也就放置填充藥棉的做法提出了反對意見(也只有安迪·魯尼能在節目中這麼說)。

    但是除了完全不需要在藥瓶裡填充藥棉這個事實之外,這團小小的藥棉還有另外一個我們所不知曉的秘密。那些填充在藥瓶裡所謂的藥棉其實根本不是棉花,根據藥物資訊與副作用資料庫的資料分析,絕大部分的填充物是由人造纖維絲或聚酯纖維製成的

    (夏夜聽雨)

  • 2 # 家庭醫生雜誌

    這問題,我來回答。

    想必不少人都見過,新開的藥瓶裡,會有一團紙或一團棉花。要遇到著急吃藥的時候,還得心急忙忙地從小瓶口將它取出來,別說多費事了。

    然而,對於藥品而言,這團紙,或這團棉花確實必不可少的,其主要起乾燥劑的作用,阻擋和吸收水分,確保藥物從出廠至開封期間的質量。

    有人就要問了,既然是起乾燥作用的。那我吃完藥後,需要再將棉花塞回去嗎?

    答案是:不需要。

    一旦藥瓶開封,棉花暴露在空氣中,棉花本身就容易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變得潮溼,其乾燥劑的作用也就失去了。這時再把它放進藥瓶裡,容易使得藥品潮溼。另外,如果你每次將棉花取出來,又放進去,還容易將灰塵和其他物質帶進藥瓶,汙染藥物。

    所以,開瓶後的棉花、紙團等乾燥劑物品應立即丟棄。

    此外,為了保證藥物的質量,開瓶後的藥品應儘快用完,而不是參照包裝上的有效期限服用和存放,因為那個日期是指還未開封的保質期。

    而一些膠囊等易受潮的藥品,開封后一般3個月就要用完,沒用完也要丟棄。藥水類的,療程期間沒用完,也不適宜在存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競技創業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