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著調先生
-
2 # 純鈞LHGR
其實,這個“蠻”字的本意是指“馴化使之聽話”的意思,並不是指“野蠻”,另有專門的“蠻”字。
古義和今義倒也差不多。按古義來講,“一蠻三分理”可以理解為:先把你打服了,然後在跟你講理。那麼,戰勝者自然比戰敗者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按照今義來講,可以理解為:撒潑耍無賴,也是一種爭取利益的手段。
就現實來看,許多人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維護自己正當的權益,撒潑、耍賴、哭鬧等伎倆,就成了某些人進行不正當攫取利益時的法寶。中華是禮儀之邦,自古大家受到的教育就是“忍讓”,總以為吃點虧也無所謂。
結果,“禮貌=吃虧”、“蠻不講理=佔便宜”的思維逐漸深入人心,並且大多數人依然以此為金科玉律,就更滋長了這種不良風氣。
還有,人們在心理上總是會同情弱者,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歸因現象”。人們常以“公平世界假說”來判斷是非,認為受害者若不被欺負到一定程度,是不會做出撒潑、耍賴、哭鬧等表現的,這也是一方面。
然而到了如今,比如前一段時間的西安某星賓士事件,已經把這種“一蠻三分理”進一步闡釋為“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出現“一蠻三分理”的局面,主要是因為,中國偏向於人情制社會,而不是契約制社會。人情制社會的弱點,就是經常忽略事實理由,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臉的,不要臉的怕不要錢的。
呃,後邊這兩句是個人與時俱進加上去的……
所以,“一蠻三分理”,就是典型的被功利驅使衍生出來的行為。欺負老實人,這是全人類的劣根性。
當然了,現在是有在改進的,只是畢竟還需要時日。問題在於,媒體一出面問題就能解決,媒體不出面問題就不能解決,這也是亟待改進的了。
-
3 # 高山流水szw
俗話說“蠻有蠻理,橫有橫理”,“一蠻三分理,無理攪三分”,卻不知更有“蠻橫不講理”之說。這看似在貶低蠻人,其實也是褒獎講理的文明人。
日常生話中,茫茫人海,難免磕磕碰碰,發生點糾紛。遇上文明講理的,各特各的理,按理處事,皆大歡喜。碰到蠻橫不講理的,大多人會讓著他們。中華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禮讓是中華美德,遇到蠻人,人們大都不跟他們一般見識,讓著他,久而久之,蠻人有了土壤,養成了蠻人有理,佔便宜的習慣。其不知這理是文明人讓的,便宜是好人給的,總之蠻人都是好人紿慣的。世上最大的蠻人、無賴特郎普,不就是讓世界各國給慣的嗎!
願民間無糾紛,世上無戰事,社會和諧,天下太評!
回覆列表
一蠻三分理,言之有理!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對明白人是這麼個理兒。可這世上有多少明白人?還是糊塗人多。糊塗人蠻不講理,胡攪蠻纏,沒理也能攪三分。這就是一蠻三分理。
人在江湖飄,哪能跟上課的時候一樣,正反雙方公公平平地辯論?正方說完了等著反方反駁?沒那麼回事兒。社會也流行“搶答”呢。
說到理,有法理和情理。法理自有法官判斷,有法律依據,再蠻也攪不出理來。即便攪的出也得吞回去。但情理就不能法辦了。
兩口子吵架誰蠻不講理誰就有理。你的理再正再有理,人家不聽你那個。你就得乖乖滴隨著人家那個理。如果你是男同志,估計都是因此學會的花言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