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6406496409

    焙火的溫度對烏龍茶成茶的色、香、味的影響。 色:茶葉的色澤主要來自於茶葉中的葉綠素,烏龍茶在烘焙過程中因溫度的改變。烏龍茶往往會由翠綠變為黃褐—紅褐—黑褐。80℃的溫度烏龍茶顏色上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焙火的溫度達到100℃後,葉綠素的光澤開始消失;當溫度為120℃時烏龍茶開始變黃褐色,葉底全開;當溫度高達140℃並持續2小時後,烏龍茶葉底變紅褐、葉底半開,時間再加長,烏龍茶就變成黑褐色,葉底不開。 香:臺灣烏龍茶能在世界保持很高的地位就主要靠香。茶是活的,在丟棄之前香氣、滋味還會持續改變。輕發酵茶要清香而非青香,發酵不足、炒青不足的請香容易變,焙火時也不易入火,殺青時要捉香,香氣不足的烏龍茶要用焙火來提高香氣。 臺灣烏龍茶的香氣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時,兒茶素遇熱,這也是茶變酸的原因。 味:烏龍茶的口感最注重的就是活性,烏龍茶茶愈焙活性愈低。 醇與韻:烏龍茶的醇香和韻味,主要是茶葉中的苦味與澀味保持在一個平衡點才能感受得到。鐵觀音的韻必須邊焙邊揉才有,臺式烏龍茶再怎麼焙也沒有鐵觀音韻。 苦與澀:烏龍茶中的苦是焙不掉,澀味可以透過焙火來降低。有時烏龍茶愈焙愈苦,這主要是因為澀味降低,襯烏龍茶特別苦。如果焙火的時間特別常,澀味還會提高,感覺又回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化病人能配眼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