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科學堂
-
2 # 科學黑洞
雙星系統在宇宙中是很常見的,有關資料推測至少銀河系內的雙星系統和單星系統數量是相當的。當然其中一些是物理雙星一些是光學雙星。
全天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天狼星是雙星系統,現階段的北極星是三星系統,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也是三星系統。
理查德·A·穆勒最先提出太陽存在伴星的理論,提出,用以解釋地球上生命出現週期性滅絕的現象。太陽伴星被稱為復仇星或者涅墨西斯星,認為其每隔2600萬年就會迴歸到近日點一次,它的迴歸會擾亂奧爾特雲彗星大本營,造成大量小天體衝向太陽系、衝向地球毀滅生命。因為是一顆褐矮星很難被觀測到。但是目前只是猜想階段,尚無證據證明其存在。有人認為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和矮行星塞德娜都軌道很奇怪,認為有未知的天體干擾;同時較近的恆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伴星,且質量較小,以此推斷如果太陽存在伴星也並不奇怪。
但是目前太陽伴星只能存在猜想中,尚無證據證明,也從未被觀測到過。
太陽有一顆伴星的說法是一個英國天文學家理查德·A·穆勒提出的。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雙星及以上的系統才是宇宙中最常見的。
圖:天狼星A與其天狼星B組成的雙星系統
他發現地球遭遇到的一些大滅絕事件是有規律的,大約2600萬年發生一次。比如上次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就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引發的。這次事件造成了恐龍的滅絕。
他認為這是太陽的一顆黑暗伴星(可能是一顆紅矮星或是褐矮星)靠近執行到靠近太陽系時,引力擾動奧爾特雲中的彗星,使上百萬的天體軌道發生變化,進入內太陽系,碰撞地球造成的生物滅絕。這顆伴星用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的名字涅墨西斯命名,而不是題主所說的“尼比魯”,尼比魯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圖:奧爾特雲的位置
圖:太陽伴星涅墨西斯的可能軌道。
但根據這些年的天文搜尋,並沒有發現這樣一顆伴星,很多科學家認為這顆伴星並不存在。而且,大滅絕事件並不是規律性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