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1933543561
-
2 # WILLSON1625027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把所獲獎金繼續用於自己研究上的確實有,但是並不多,這並不是他們要把這份獎金用於奢侈的生活或者留給子女,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生活簡單的,很多人會把這份獎金用於資助自己的學生、同事、或者是家鄉的貧困少年或傑出青年、或者捐獻給社會事業,比如像居里夫人。他們沒有把獎金用於研究上的原因主要是:
1. 作為諾貝爾獎獲獎者,他們在科學界有崇高的地位,在科學上有獨到的眼光,他們獲獎後再申請科研專案,很容易獲得資助,甚至有些科學基金會會專門出資讓他們搞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所以,獲獎後的研究經費,除了早期獲獎者外,根本就沒有問題。
2. 為了科學的驗證,大多數科學家的獲獎都是在他們的研究成果出來後很多年才評定的,平均大約20多年,因此,很多人在獲獎後已經不再從事原來的研究方向而轉到開闢新的領域,如蓋德薩克就從獲獎的病毒學轉到營養學,沃森、愛因斯坦等亦然。另外,就是一些科學家獲獎時年事已大,除了指導學生,已少有獨立的研究,比如楊振寧。
-
3 # 刁博
我首先要說一下,科學家也是人,他們也要衣食住行,不會不食人間煙火。題主不要用聖人的標準看科學家,把他們想象的多麼崇高,神話他們是對他們的傷害。
有些大獎會制定獎金用途,比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500萬的獎金中有450萬是用於獲獎者自主選題的科研經費,只有50萬是獲獎者的個人所屬。有些獲獎者把這筆獎金捐獻了出去,也有評論指出獲獎者不應該把這筆獎金捐獻出去,因為會為後來的獲獎者增加捐款壓力。
諾貝爾獎的獎金沒有指定用於幹什麼,獎金怎麼花那是獲獎者自己的事,因為只是個人自由,只要獲獎者不用來幹違法的事,誰也管不了他們。我們沒必要去追問錢用到了哪裡,也很難做出真實的大資料統計分析。
諾貝爾獎的獎金不是固定值,剛開始時金額非常誘人,也曾有過沒多少購買力的一段時期。現在的諾貝爾獎往往由兩人或者三人共同分享,每位獲獎者能分到獎金的1/2、1/3、1/4不等,分完後也不見得是一筆鉅款。當時屠呦呦分享了獎金的1/2,但是那筆錢即使在當時也買不到北京的半套房。諾貝爾獎的含金量不是由獎金數額決定的。
目前世界各地有很多科學獎項,有些獎金不比諾貝爾獎低多少,甚至比諾貝爾獎獎金還要高,但難以達到諾貝爾獎的影響力。一個人得到了諾貝爾獎,值得我們關注的不是他拿了多少獎金,也不是會把獎金用在哪裡。
-
4 # 平原來的老虎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覺得大家對學術圈的瞭解停留在影視劇水平。
一個有實力獲得諾獎的人一定是全球範圍內學術圈呼風喚雨式的人物(當然,也有少量例外)。這個圈子一樣講政治。諾獎得主申請科研經費,在同行評審時評審專家有相當一部分是自己的學生,朋友或者曾經的合作伙伴。在這種情況下申請的專案經費也會相當可觀。
所以,這個層次的人不差錢。科研經費幾乎是要多少有多少。沒必要拿那點獎金做研究。
舉個例子,中國的某個院士研究經費已經超過2億了。
回覆列表
你沒調查,我也沒統計,但是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他們百分之百都熱愛他們的專業,所得獎金一般會補濟同團隊及搞研究急需救助的人,絕不支援花花公子及走歪門邪道行騙的人碴!(中國老百姓).8.8.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