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明昊

    秦朝末年,趙高弄權,胡亥無道,使得當時百姓苦不堪言。最終,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郡縣紛紛響應,以圖推翻暴秦。

    強大的秦朝就這樣分崩瓦解了。

    西漢有多麼強盛,影響有多麼大,應該不需要我多言了。不過,在西漢的初期階段,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有呂后干政,後有竇太后寵愛樑王,這些都對劉氏的統治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本文要講的就是竇太后偏愛樑王劉武的故事。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妻子,也就是漢文帝時期的皇后。後來,漢文帝死,其子即位,是為漢景帝,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兩位皇帝。

    而樑王劉武就是竇太后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的親弟弟。

    竇太后對這個小兒子,那可是十分寵愛。她不僅賞賜給樑王許多的財寶,甚至還放縱他大興土木。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樑王“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面對樑王明顯的僭越行為,身為皇帝的漢景帝居然沒有什麼反應,這其中你說沒有竇太后的身影,我大概是不相信的。

    漢景帝很早就立了太子,叫做劉榮。只不過後來劉榮因事被廢,太子之位就出現了空缺。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再立一個就是。

    只是誰都沒想到,竇太后居然直接建議漢景帝把帝位傳給樑王。

    這一舉措自然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要知道,傳位給兄弟,是春秋時期弒君現象頻繁的根源。

    無奈之下,竇太后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是這些都足以說明了竇太后對樑王的寵愛。

    竇太后為何如此偏愛樑王劉武?

    這一切,都要從漢景帝的一句戲言說起。

    原來,漢景帝在一次宴會中,曾經對樑王說道:“我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樑王你。”當然了,這句話說出來以後,樑王本能的謙虛了一下,但是他心裡有多高興,大家懂得都懂。

    不過,這畢竟是漢景帝酒後說的話,不說他是不是喝糊塗了說的一句戲言,就算他說的是真的,那恐怕也不是真心的。畢竟,誰會將皇位傳給別人呢?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弟弟。

    而後面的七王之亂中,樑王之所以如此賣力抵抗叛軍,說不定就是因為這句承諾。那麼,漢景帝的這句話就很有問題了。對此,這裡點到為止,不做深究。

    總之,漢景帝對此可以不當一回事,樑王和竇太后可是記得很清楚的。

    而後來漢景帝對樑王的百般縱容,比如和他一起乘步輦,一起優劣等等,更是令竇太后心中的誤會加深。

    直到漢景帝廢太子,竇太后就再也忍不住了,這才說出了這個建議。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以竇太后為例子。她有兩個兒子漢景帝和樑王。漢景帝,已經是皇帝了,他獲得的東西自然不必多說,可樑王卻只是個諸侯,這讓竇太后無形之中就會對樑王產生虧欠。

    等到漢景帝說要把皇帝位傳給樑王的時候,竇太后自然是滿心歡喜的。這不僅不會動搖到自己大兒子,也就是漢景帝的地位,也能彌補樑王只是個諸侯的遺憾,一舉兩得。

    可惜,對此,我只能說,就算漢景帝同意,大臣也不會同意的,這注定只是一場空。

  • 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和尋常百姓家一樣,皇室之人也不能免俗,母親相對來說都是疼愛小兒子的。竇太后共給漢文帝劉恆孕育了兩子一女,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樑孝王劉武。劉啟就不需要多說了,身為漢文帝的嫡長子,其太子之位早已是無可撼動的了。長公主劉嫖就更不用說了,被竇太后和漢景帝劉恆給慣的無法無天。長子和長女這麼瀟灑厲害,那麼小兒子劉武在竇太后看來就十分的可憐了。再加上母親天生就對小兒子寵愛的緣故。這就導致竇太后對於劉武十分寬容,不僅如此竇太后自己對劉武寬容。竇太后還要求漢景帝同樣對劉武寬容。畢竟他們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嘛。

    最開始漢景帝劉恆卻是對劉武這個弟弟寵信有加,一方面提拔自己的親弟弟這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漢景帝也受不了竇太后的碎碎念,畢竟漢景帝也是一個大孝子。漢景帝前元三年,當時劉武正好回京,漢景帝邀請劉武宴飲,當時漢景帝也喝高了,所以他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樑王你。”因為當時漢景帝沒有立太子,所以竇太后知道後就當真了,他認為漢景帝死後劉武當皇帝正好,至於漢景帝的兒子,那就哪涼快回哪去。畢竟孫子哪有兒子親近。

  • 3 # 歷史經濟學

    竇太后偏愛劉武可能是真,但甚至希望他登上皇位是個大大的偽命題。

    劉武是個悲劇英雄。劉武(前184年-前144年),與館陶公主、漢景帝同為竇太后所出,漢文帝劉恆嫡次子。前178年,劉武與劉參、劉揖同日被漢文帝分別封太原王、樑王和代王。前176年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前168年樑懷王劉揖逝世,卻無子嗣,劉武又被封改樑王。

    提起樑王劉武之前,必須先提另外一個人,是他成就了劉武,也造就了劉武悲劇的一生,這個人就是賈誼。初中課本上我們學過賈誼的《過秦論》,其實賈誼才華橫溢,是集儒家學,法學於一身的大家,曾任樑國國相,前168年樑懷王劉揖意外逝世,漢文帝本來決定撤銷樑國,賈誼上奏建議保留樑國。

    按照漢初賈誼的規劃,中樞最終會削蕃實現郡縣制,藩王必定會反叛,所以需要一強力的親中央的藩王鎮守戰略要地睢陽,因此中樞一直對劉武很曖昧,給了他皇位的暗示和希望。文帝,景帝,竇太后每年都賞賜給樑王大量的財物,這個可以看成是對這兒子,對弟弟的寵愛,也可以看成是中樞通過皇族內部賞賜,瞞天過海的對樑國進行戰略支援,等到七國之亂髮生後,樑國有雄厚的實力堵住叛軍的前進路線,最終被周亞夫抄了後路平定叛亂。

    劉武功績

    七國之亂時,劉武坐鎮的樑國首都睢陽,在睢陽劉武被吳楚叛軍圍攻。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吳楚軍甚至都打入城中,但是劉武頑強堅守抵抗。客觀的說,按照功績劃分,此戰劉武的功績最大,如果劉武沒有堅持住,周亞夫的策略就會把大漢帶入深淵。支撐劉武堅持的動力,就是皇位。

    平定七國之亂後,因為樑王最親,戰功確實也很卓著,漢景帝重賞了樑王,劉武本以為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景帝和竇太后再也不提當初的皇位承諾。太子劉榮被廢之後,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此時樑王才大夢初醒,樑國和樑王只是中樞的一個佈局,皇位就是那個誘餌。劉武懷著怨恨,和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和其他參與議嗣的十多位大臣,竇太后因此怨恨樑王。樑王恐懼,於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罪,請求寬宥,這才得到寬恕。

    劉武結局

    此事之後劉武已無爭儲的想法,負荊請罪於漢景帝前。漢景帝中元六年,劉武再次入朝,請求留在長安,入侍皇太后,但景帝沒有批准,劉武回到封地後四個月 ,突患熱病,病情急劇惡化,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死後諡號樑孝王。以‘孝’作諡號,這也算是中樞對劉武一生功績蓋棺論定。

    劉武之死是有必然性的,就算沒有刺袁案,以景帝刻薄寡恩的性格,當劉武沒有利用價值以後,那麼一個實力雄厚的藩王,結局已經註定了!

  • 4 # 塗舟

    作為繼呂雉之後的又一大漢權後,竇太后為何偏愛樑王劉武,而且一直打算為樑王鋪平通往帝位的道路,這究竟是為何?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縱觀漢朝歷史,慢條斯理的品味,不難得出答案。

    漢朝最大的兩個王朝病:一來外戚干政,二來宦官弄權。竇太后早年服侍過呂雉,可謂是得其真傳。呂雉作為大漢第一任皇后,在劉盈即位之後長期把持朝政,為了能使兒子坐穩皇位,斷斷續續的殺盡了其餘王爺,還將他們身後的勢力一併剷除。劉盈死後,呂雉立其子劉恭為帝。牽扯到諸多原因,劉恭並不買太皇太后親奶奶的賬,而且一度因為呂雉的專政暴行而心存恨意。呂雉作為那麼精明的一個女人,當然看得出新帝對她的敵意,而此時的她已近暮年,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廢了劉恭,並將他弄死。

    在這一場政治風波當中,皇子們人人自危,正所謂無巧不成書,被呂雉派去監視劉恆的宮女竇氏,卻日久生情與劉恆生下兩兒一女。劉恆即位之後,竇氏成為皇后,她為劉恆生下的長子劉啟成為太子。劉恆死後,劉啟繼位,竇皇后正式加冕為竇太后。畢竟“師出呂雉”,竇太后對外戚勢力的扶植程度是很大的。但今非昔比,今日的劉啟可不比昔日劉盈,劉啟一朝仍為劉啟主政,但竇太后處心積慮的是關乎自己的切生利益。

    或許是前車之鑑的原因,呂雉給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就是“親生的要比親孫子親”,而且自古母親都偏幼,樑王劉武便成為了竇太后偏愛的物件。

    本質原因

    樑王劉武成為了竇太后的“心肝寶貝”,竇太后一度有讓劉啟設立劉武為儲君的想法,想要上演一出“兄終弟及”的戲碼。其實竇太后對劉武的如此喜愛,歸根結底是為自己家族牟利,也就是在為竇氏家族的勢力添磚加瓦。竇太后畢竟年長,跟劉啟耗時間怕是耗不起,所以從中得利最多的,當屬竇氏家族。不管劉啟還是劉武,不論哪一個人上臺,竇氏家族都是國舅爺。皇帝在變,但是竇氏家族的勢力不變,這就是竇太后下的一盤棋。

    其實劉啟與劉武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畢竟是親兄弟。竇太后偏愛劉武,對其大肆封賞,據說有一次家宴,劉啟在半醉半醒之間層不注意的答應了讓劉武繼任自己的胡話。當然,家宴之上的胡話自然不能作數,但竇太后卻從中看到了希望。

    不過,最終竇太后始終未能如願,畢竟時代不一樣了 ,自己對劉武的願望只能成為幻想。都天后去世後,劉武被下令禁止入京,這也是竇太后的過度“表現”帶來的災禍!

  • 5 # 錢多多讀文史

    說起父母在子女間的偏愛,我不禁想起那個古老的笑話。

    說有個老頭兒,偏愛小兒子,對大兒子橫挑鼻子豎挑眼。

    某次家宴,大兒給他敬酒,這老頭每次都嫌酒酸。而小兒敬酒,老頭卻連道好酒。

    大兒無法,只好從弟弟那裡拿酒來敬老爹,誰知老爹還是說酸。

    大兒忍不住說,我這是從弟弟那兒拿的。

    老頭情知無理,卻強辯道,好好的酒,過你的手就酸。

    竇太后雖偏心小兒子些,倒也不至於如此明顯,她雖然想讓小兒子樑王也過把皇帝癮。但還不像笑話裡的老頭如此強詞,也不像鄭莊公他媽,偷偷給前來搶兄長王位的小兒子開城門。

    但竇太后畢竟也曾想讓劉啟將皇位傳給劉武。

    但這個事,也是劉啟自己喝多了不慎說漏了嘴,讓愛幼子心切的老孃鑽了空子。後頭劉啟後悔了,大臣們又趁機說此舉不合祖制,竇太后也就罷了。

    但竇太后雖然沒給小兒子去搶皇位,但其表現也確實有點偏心。為何她會這樣?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竇太后對孩子們很溺愛,但忽略了最強的那個。

    也許是自己出身寒微,幼時得父母寵愛很少,因而在自己地位尊崇之時,對於子女較少禁錮,她不僅對劉武多加呵護,對於長女劉嫖,也很縱容。

    二、么兒樑王劉武很孝順,很得母親歡心。

    樑王劉武諡號為“孝”,可見得他確實是個孝順孩子。

    三、與大多數父母一樣,竇太后想在孩子間“劫富濟貧”。

    如今許多人在網上吐槽,道是自己的父親總惦記著,把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錢財摳給其他兄弟姐妹。抱怨父母想在子女間均貧富。

    的確,許多父母都想著讓條件好的子女拉條件不好的一把。

    父母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子女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不能完全兼顧。

    還好,竇太后也沒那麼糊塗,這事兒辦不了也就罷了,只是偏愛小兒的心猶在,楞是後頭給樑王的兒子們又爭取到了一些實惠,這是後話了。

  • 6 # 我是趙帥鍋

    竇太后與漢文帝共生有二男一女: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樑孝王劉武。從史書上記載看,在這三個孩子當中,竇太后最寵愛的人,應該就是樑王。

    竇太后寵愛樑王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樑王的封國是最大最富裕的,並且有皇帝賜予的儀仗,出行有千乘萬騎隨從,其待遇和漢景帝幾乎沒有任何差別,以至於除了皇帝這個身份之外,樑王跟漢景帝兩個人在別人眼中基本看不出任何區別。

    甚至而言,竇太后還要求漢景帝將樑王立為太子,待景帝去世之後便將皇位傳位給樑王。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竇太后對樑王,那是偏心到了極致,為什麼會這樣呢?

    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情況,自然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小兒子一般都要格外受寵愛些,竇太后也不例外。二是樑王本身對竇太后特別孝順和聽話,對此我們只需要看下樑王的諡號為“孝王”,就應該能明白。

    在這種背景下,竇太后出於對樑王的補償,畢竟大兒子成了皇帝,享受著天下最高的權力和地位,小兒子自然也不能太差,所以她或多或少會對樑王給以更多的賞賜和偏愛。

    如果說,竇太后、樑王和漢景帝都只是普通人家,這個解釋自然已足夠。但問題是,他們三人都生在帝王之家,並且又都處在大漢帝國最高權力核心的位置,這種解釋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大家要明白,政治人物,尤其是強勢政治人物,做人做事很少會夾雜個人情感,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換而言之,作為政治人物,面對任何一件事或者人,第一感的條件反射就是這個人或者做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用處。

    再通俗點解釋,如果竇太后真的寵愛樑王,就應該嚴加約束樑王的行為。因為,一個人本身已經是實力最強和最富裕的藩王,又在吃穿住用行上面處處比肩皇帝,還捲入儲君之位的旋渦中,這樣的人,往往會是什麼下場?竇太后會不知道嗎?

    事實上,竇太后心裡很清楚,她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想打造兩王並立的局面。換句話說,就是為防止某個兒子實力太強大而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威脅,便扶持另一個兒子,讓他們相互牽制。

    後來,孫權也這樣玩,為防止太子實力太過強大,便扶持魯王和他並立;楊堅也是,為遏制太子楊勇的勢力,他於是扶持晉王楊廣與其抗衡。還有李淵,害怕太子李建成難以控制,便有意擴大秦王李世民的權力;甚至後來李世民也這樣玩,讓太子和魏王李泰相互制衡。

    竇太后作為一個有著強烈政治權力慾望的政治強人,既然已經處在這個位置上,自然會想法設法擴張自己的權力,而樑王就是她擴張權力的最好幫手。當然,不僅是樑王,還有她的大女兒館陶長公主。

    在竇太后的扶持下,館陶長公主幾乎成為大漢帝國有史以來最顯赫的公主,她的實力有多強大,我們只需要看下後來漢武帝之所以能當上皇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娶了館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

    一方面,竇太后本身有著足夠的政治經驗,而竇氏家族,在大漢帝國也有著絕不可低估的地位。另一方面,樑王控制著地方上的強大軍事集團,館陶長公主在中央政府也擁有者強大的政治權力。

    他們這些人,已經溶為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再加上有竇太后這個政治經驗豐富的鐵腕女人領銜,他們的軍政資源,隨時都可能發揮無法估量的威力。

  • 7 # 漩渦鳴人yy

    這件事情本質上來講,竇太后也沒什麼錯誤,原因全部是這漢景帝自己有點兒吹牛之嫌。

    竇太后將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劉武,也就是樑王。叫到自己的封地以後都已經給他當一個諸侯王了,也基本上廢棄了讓他去當皇帝的心思,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在皇位上的那個是自己的大兒子,總不可能讓自己的大兒子去吃虧是不是?而且漢景帝這個人又十分孝順,母親那自然竇太后在糊塗也不至於說搞這麼荒唐的事情。雖然說小兒子十分疼愛他,但是呢,你當一個諸侯王也已經很對得起你的身份了。

    結果在一次家宴裡面十分孝順的漢景帝覺得自己這麼逗母親開心,還不算滿意自己還要來一手猛料,所以親自向自己的弟弟說如果我百年之後,我可以考慮把皇位傳給你。

    當時竇太后在場聽的這句話,那心思就活泛起來啦,現在我這個小兒子一天到晚在外地,我這年紀也大了。如果說藉著這個理由把自己小兒子拉到皇宮裡面來,那這樣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不是很好嗎?所以就暗自把這句話給記下來了。

    漢景帝時間一久,本來就是酒會上面吹牛,自己就是隨口一說,結果自己母親給記住了,等到很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聽到自己母親說你什麼時候把皇位讓給你弟弟,漢景帝立刻就蒙逼了,這就是男人之間喝酒喝多了,喝上頭了,吹牛啊!你母親你……

    但是漢景帝又不是說一個想要服了自己母親面子的人,表面上說我考慮考慮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立馬回去離了太子,而且還讓其他大臣去勸說自己的母親。

    不是說好了給你弟弟出去享受的嘛你這把它放在前線,結果差一點點死了,這算什麼回事兒?講真的,這個時候啊,竇太后的心裡面沒有那種自豪感,相反的,更多的是那種憂慮感,天下的諸侯王,還有很多萬一下回再鬧個一件事兒呢,你還是把弟弟叫回來比較安心。

    為了讓自己母親安心,同時也為了補償自己這個弟弟,所以漢景帝讓樑王在自己的國家內部隨便折騰,你用天子的禮儀,你修最豪華的宮殿,你招多少個嬪妃我都不管,我就算是給你的獎賞了。

    就這樣,竇太后心裡還是覺得不滿意,因此又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給提溜出來了,也就是把這皇位讓給樑王,漢景帝也是被逼的沒辦法,因此找了一個大臣叫做袁盎,通過一番勸導,竇太后明白兩件事情,首先第一點,現如今自己這個小兒子在自己的諸侯國過的不錯,日子過的不錯,至少有個天子樣,所以也不需要擔心什麼。第二點,自己這個想法還是太天真了,自己大兒子實在是沒有這樣的心思,所以她也就不想說了。

    但是這件事情卻徹底刺激到另外一個人,就是樑王,他覺得自己本來手拿把攥的皇位被一個大臣說了一番話攪黃了,因此派人去殺了這個大臣,結果這件事情,正好被漢景帝給查出來,漢景帝一怒之下,不顧自己母親究竟什麼態度,直接警告,曾經親密無間的兄弟兩個可以說鬧出了裂隙,樑王也因為這件事情鬱鬱而終。

    所以說這件事情得出來的一個人生道理就是有些飯可以亂吃,但有些話可不能亂說,有些話說出來你真的要後悔一輩子。

  • 8 # 劉一千五

    "母愛者子抱","皇家愛長子,百姓愛么兒"。這些話都沒有錯。都是偉大的母愛,不敢不敬。

    竇皇后為漢文帝生下二兒一女之後,前任皇后生的幾個孩子都"前赴後繼"地死了。為啥會這樣?也許巧事裡有怪招。反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劉啟這會兒排在嫡長子位上了,立太子必是此子無疑。

    一切都如了竇皇后的意,太子就是劉啟的了。小兒子也到膏腴之地的樑國做樑王去了,因為賈誼先生的學生樑懷王騎術不佳,落下馬跌死了,害得老師自愧不已,鬱鬱而終。劉武就當了樑孝王。至於女兒劉嫖,大長公主,生個女兒阿嬌,成了竇皇后的孫媳婦,孫子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

    似這樣的家庭,對於竇皇后來說,是夠意思了。一家兩個皇帝,一個王,孫子再皇帝,外孫女為皇后。這就差小兒子和女兒與"皇″分稍欠。但她還不滿足,硬要讓小兒子當皇帝才遂心。這隻能說,這老太太老糊塗了。她雖崇尚黃老,精研老子學說,並未得其精華,只停在怎麼養生,因循襲舊之上。所以,想得好,做不到。但是她也是個善聽的老婆婆,看了許多事,也有些領悟,聽了袁盎的話,絕口不提大兒子立儲為誰的事了。

    後來,樑王手下出事,劉啟派人一查,事牽樑王。大家才初嘗"養虎成患","大言不慚","信口開河"的苦果。這時的老人只好保全樑王一家不受傷害了,誰不知道大兒子的陰戾,他可是連前太子,臨江王,親生兒子劉榮的死,眼睛都不眨的人!而何況是兄弟?更何況是"爭儲"這六親不認的大事。

    自此後,皇帝真的不待見樑王,老太太寒心不己……好在樑王早死(不是對古人不敬),要不,鬧出什麼禍事,老婆婆也乾瞪眼,救誰也救不了……

  • 9 # 小凌說史

    竇太后偏愛樑王劉武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大部份母親都會偏愛小兒子,都想把最好的給最小的,可能人性如此吧。

    一個母親當然可以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竇太后那麼聰明不會不知道傳位給劉武的風險,違反祖制事小,引起朝局震盪事大。竇太后要漢景帝傳位給劉武,背後還有幾個比較深層次的原因!

    竇太后名為竇猗房,出生平民之家,早年生活的十分淒涼,在漢惠帝時期入宮服侍呂太后(呂雉)。後來,呂太后要將一批宮女送給各地的諸候王,竇猗房原本想去離家鄉比較近的趙國,卻陰差陽錯去了代國,得到了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的寵愛,也算是禍得福了。

    竇猗房先後為劉恆生下了一女兩男,劉武就是最小那個兒子。除開竇太后的母愛天性外,她寵愛劉武還因為樑王劉武非常孝順,從他的諡號“孝王”就可以看出,古代的諡號是對一個人生平的總結。估計沒有哪個人不喜歡對自己孝順的孩子吧?

    不過竇太后不會僅僅因為劉武對自己孝順,就想讓漢景帝傳給他的,畢竟這違背了漢朝的祖制,根本原因可能是竇太后對黃老之學的維護。

    自從西漢建立之後,就採用黃老之學作為治國之策,與百姓休養生息,使得西漢的國力迅速發展,而竇太后是非常信黃老之學的。曾經有一位研究儒學的博士轅固生把黃老之學稱為普通學說,使得竇太后非常生氣,要轅固生去跟野豬博鬥。最後在漢景帝的暗中幫助下,轅固生才逃過一死。

    縱觀竇太后的一生,她都在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如果漢景帝傳位給他的兒子,那麼竇太后的控制力必然會下降;而且漢景帝對於黃老之學的態度一直都模凌兩可,不再禁止其它學說的發展,甚至還讓人教太子儒家學說,種種跡象表明這都對竇太后信奉的黃老之學產生了威脅,所以她要採取措施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

    還有一個誘因非常關鍵,早在漢景帝沒有立太子之時,他就曾經酒後說過將來要傳位給弟弟劉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樑王劉武和竇太后十分高興,都以為漢景帝有傳位給弟弟的心。

    在種種因素之下,就令竇太后產生了要漢景帝將來傳位給劉武的想法。不過,竇太后還是聽從了袁盎等人的勸告,不再堅持要立劉武為繼承人,畢竟她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 10 # 三昧真火

    劉啟當皇帝,竇太后是太后,可以插手朝政;如果劉武也當皇帝,竇太后還是太后,照樣可以干預朝政。但是要是劉啟的孩子當皇帝,她就得升格太皇太后,對皇帝和朝局的控制力就會減弱,而竇太后是個戀權的人,所以才會想讓劉武當皇帝。

  • 11 # 紀元的尾聲

    偏愛小兒子,這彷彿是自古以來,母親們都無法逃離的一個“標籤”,比如當年漢景帝就經歷過這樣的母親。

    漢景帝母親乃是太后竇氏,竇氏當年因為一系列的陰差陽錯,被呂后“分配”到了劉恆所在的代國,本來竇氏十分排斥前往代國,可一去到了代國後,立馬被劉恆所寵愛,算得上無心的人生贏家。

    在代國,劉恆早已有了正妻,而且正妻還生下了四個兒子,但命運就是這麼湊巧,彷彿幸運之神降臨到竇氏身上一般,劉恆的代王后和四個兒子先後離世,而竇氏生下的長女劉嫖,兒子劉啟、劉武,全部都完整地長大了。

    公元前180年,呂后逝世,呂后在逝世前安排了侄子呂祿、呂產攝政天下,掌管文武權力,而呂家的勢力,就想趁機“篡奪”劉漢江山。

    這個時候,劉肥之子劉襄、劉章挺身而出,聯合朝中大臣剿滅了呂家勢力,而本來劉襄是成為新君的首要人選,卻被陳平、周勃等人給“排除”了,最後在代地的劉恆,被選為新君。

    過了不久,劉恆登基,就連劉恆自己也許都想不到,自己竟然能成為大漢的新皇帝。

    此時劉恆的正妻已經逝世,正妻之位空缺,又特別寵愛竇氏,於是竇氏就這樣被立為了“皇后”。

    劉恆是幸運的,竇氏更是幸運的。

    如此一來,竇氏成為劉恆正妻,嫡長子劉啟,自然成為了“太子”,竇氏的三個子女,彼此的關係非常地好,不管是劉嫖還是劉啟、劉武兩兄弟,相處都非常和睦。

    在漢文帝一朝,不存在奪儲的荒謬劇情,劉武在第二年被漢文帝封為了“代王”,也算是繼承了劉恆之前的“王位”。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劉啟登基即位,是為漢景帝。

    漢景帝乃是“文景之治”的重要締造者,也為他的兒子漢武帝的“漢武中興”提供了巨大的基礎助力。

    不過漢景帝登基的時候,一開始沒把皇位繼承人想著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想著給自己的好弟弟:劉武。

    劉啟和劉武關係很好,而在漢文帝逝世後,竇皇后成為了竇太后,竇太后更加偏愛小兒子劉武,所以劉武在漢景帝一朝地位極高,要比太子的地位都還要高。

    在一次喝酒的時候,漢景帝喝到興起,說等他駕崩後,皇位就要傳給弟弟劉武,劉武一聽自然是大驚,連連拒絕,但心裡是怎麼想的,他人很難知道。

    也有可能漢景帝這番話,就是說給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聽的,竇太后知道這件事後,不僅沒有反對,還特別開心。

    “兄終弟及”,這時當時和大漢並列的北方匈奴才有的繼承習慣,對於大漢朝而言,這是非常荒唐的,即便漢景帝和劉武關係很好,即便竇太后元不阻止,可這就是壞了祖制,註定就是一個說法罷了。

    公元前154年,劉漢皇族爆發了最大的內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眾多劉漢宗室因為漢景帝的“削藩”政策起兵,想要謀反。

    在這個時候,劉武展現出了巨大的才能,還有和劉啟深刻的兄弟情誼,幫助劉啟抵禦了吳楚的主力部隊,當時的劉武已經是梁王,在七國之亂的戰爭中,創造的成績不亞於太尉周亞夫。

    漢景帝對於有能力的弟弟十分疼愛,也十分感謝,兄弟二人的情比真金是真的,而竇太后看到兩兄弟這麼和諧,而且小兒子也這麼有能力,對於劉武繼承漢景帝的皇位這件事,潛意識裡認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了。

    平定了七國之亂後,劉武的名望達到了巔峰,在他的封地裡,他的宮殿還有他的儀駕、威勢都已經不亞於天子之禮。

    但這樣的劉武,卻不是一個“飛揚跋扈”的人,他深諳人才的道理,建立了“梁園”,招納天下人才,當時的梁國,可謂是人才濟濟。

    因為漢景帝和竇太后的偏愛,梁王劉武的財富曾一度號稱比長安城的天子還要多,對此,漢景帝沒有意見,竇太后樂得如此場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竇太后。

    在西漢,太后的地位普遍極高,幾乎平行於皇帝,所以劉武過得滋潤,和母親有著更大的關係。

    七國之亂的次年,劉啟的庶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這個時候,劉武沒有想著當“皇太弟”,竇太后也還沒有真的想著讓自己的小兒子當儲君,因為劉榮乃是竇太后非常寵愛的孫子,所以對於劉榮被立為儲君,大家都沒有意見。

    直到三年後,劉榮因為一系列事件被廢“太子”之位,此時的劉徹還不是嫡長子,因為王娡還不是皇后,所以劉啟的“太子”之位,沒有什麼最合理的繼承人。

    也是這個時候,竇太后動了心思了,她想讓漢景帝立劉武為儲君,成為“皇太弟”。

    這件事情,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漢景帝沒有劇烈反對過,而是一眾大臣劇烈反對,所以才作罷,其中袁盎就因為反對得太過出頭,後來被劉武安排人給刺殺了。

    但在當時,大量高階官員的不同意,讓漢景帝、劉武、竇太后三人都不再提此事,可見劉武想要當皇帝,在禮法上,在人心上,他的根基是十分薄弱的,就連竇太后都只能沉默作罷,不再提起此事。

    同是公元前150年不久,王娡被立為皇后,又過了幾個月,晉升為了嫡長子的劉徹成為了太子。

    從這個時間節點上來看,王娡被立為皇后,極有可能和劉武“立儲”的事件有關,因為只有當漢景帝有了嫡長子的時候,這件立弟弟為儲君的事情,才能夠真正地按壓下去。

    但從這個時候起,漢景帝和弟弟劉武的關係出現了“裂痕”,根源並不是立太子之事,而是劉武派人刺殺了袁盎之事被漢景帝調查出來真相。

    漢景帝曾經因此發怒,還是劉武透過姐姐劉嫖和母親竇太后在一旁勸解,才讓漢景帝壓下了怒火,但漢景帝損失這麼一個大臣,對弟弟的態度也不比以往了。

    可即便是漢景帝不疼愛他了,劉武也還是極為受寵,因為他還有愛他的母親竇太后。

    在殺害袁盎事件之後,劉武想要進京向漢景帝賠罪,順便搞好兄弟關係。

    當到了半道上的時候,劉武身邊就有人建議劉武“換車”進京,就這樣竟然鬧出了一個巨大的“烏龍”,後來竇太后看到了留在函谷關外劉武的馬車,立馬大聲哭喊說是皇帝(漢景帝)殺了她的兒子。

    這可把劉啟弄得十分尷尬,急忙地澄清了這件事,竇太后也知道這是一場烏龍事件,最後也沒有再刁難劉啟了。

    但是由此可見,劉武的保護傘可是非常地強,甚至已經到了“蠻不講理”的境地了,所以說自古以來母親都是寵愛小兒子,即便是竇太后也逃不過這個定理。

    見到劉武后,劉啟和劉武“相擁而泣”,二人彷彿昨日的兄弟情深一般,實際上,兄弟二人都知道,因為太子已立,而劉武也已經做出過了傷害大臣的事情,兩人已經漸行漸遠了,都還是兄弟,但比不上往日的親切,多了一份“虛偽”。

    公元前144年,劉武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劉武其實都沒有放棄“儲君”之位,但和歷史上大部分篡位的人不同,劉武是屬於“儘量爭取”,不是強行搶奪那一類人,有野心,但是也守規矩,終究是不枉母親和兄長的寵愛。

    劉武去世後,漢景帝給他追諡“孝”,漢以“孝”立國,可見劉武得到這一諡號,和他對母親很好也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竇太后鍾愛小兒子,必然也是有著這樣的因素在內的。

    反正漢景帝一朝,沒有鬧出“兄終弟及”這樣的笑話,雖然劉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物,但始終不符合數千年的禮法傳承,所以關於他登基為帝一事,只能說是一種命運之下的悲哀遺憾罷了,相信竇太后也不會糾結此事。

  • 12 # 林長風

    大抵中國家庭都有這樣的特點,父親往往喜歡大兒子,而母親則往往偏愛小兒子。西漢竇太后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啟竟然已經做了皇帝,算是佔盡了便宜,那麼竇太后在其他方面更加偏向小兒子劉武,也是人之常情。

    竇太后本名竇漪房,本是呂后的侍女,後來被賞賜給尚為代王的劉恆,並未代王生下了二子一女,即館陶長公主、漢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

    當時呂后臨朝稱制,掌握天下大權,對劉邦的兒子大肆迫害,但劉恆因為地處偏遠,又為人低調,躲過了一劫。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呂后死後,諸呂被誅殺,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因為是呂后的親孫子竟然也被殺了個精光,於是皇位竟然落到了劉恆的頭上,即漢文帝。

    竇漪房嫁給劉恆的時候,並非正室,代王妃另有其人。但在劉恆繼位之前,代王妃及其所生的四個兒子都病死了,所以劉恆繼位之後,就立現存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劉啟為太子,沾了兒子的光,竇漪房也被封為了皇后。

    劉恆死後,劉啟繼位,竇漪房也就從皇后變成了皇太后。作為一名母親,她非常愛自己的兒女,因為劉啟已經當了皇帝,所以竇太后難免想給另外一子一女有所補償。就好像現在的老人,如果大兒子過得好,老人總是會想方設法貼補其他兒子,這是母親的天性,誰又能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呢?

    偏偏漢景帝劉啟又是一個十分孝順的皇帝,他明白母親的意思,所以在各個方面都順著竇太后,這就導致了他對姐姐和弟弟的過分縱容。館陶長公主可以算是漢朝時權力最大的公主,而梁孝王劉武也可以算作權力最大的王爺。

    劉啟對劉武的縱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賞賜無數。根據《史記·劉武傳》記載,“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劉武建造了東苑,方圓三百多里,還將他居住的睢陽城擴充套件至七十餘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生活極度奢侈。史書稱“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第二,禮儀僭越。劉啟賞賜給劉武天子旌旗,劉武出行的時候往往有數千人隨行,“出稱警,入言蹕,”場面比皇帝還要大。劉武在京師居住的時候,經常和皇帝同坐一輛車,動不動就到上林苑(專供皇帝遊玩打獵的園林)去打獵。劉武的下屬官員出入皇宮,只需要登記一下就可以,比宮中的宦官還要隨意。

    第三,任其坐大。劉武在梁國招攬四方豪傑,自崤山以東的遊說之士,像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人,都投奔到他的門下。此外,劉武還鑄造了許多兵器,弓箭、戈矛之類就有數十萬件。這要是放到其他朝代,可是大忌,明顯是要造反的節奏啊,可漢景帝對此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壯大。

    第四,酒後失言。公元前154年,劉啟還未確立太子,有一次和劉武喝酒,劉啟酒後說道,“等我千秋萬歲之後,就把皇位傳給你。”劉啟說的當然是玩笑話,劉武也知道這不可能,但看到哥哥能如此愛護自己,心裡非常高興。

    但在一旁的竇太后聽到後,卻把此話當了真。當時竇太后的侄子竇嬰指出,“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因此,竇太后從此開始厭惡竇嬰,使得竇嬰稱病辭職而去。

    後來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的時候,竇太后趁機舊事重提,讓景帝立弟弟劉武儲君。這讓景帝十分尷尬,答應吧,不大願意,不答應吧,畢竟自己以前說過這樣的話。幸好,此時袁盎等一幫大臣跳出來反對,最終還是立了劉徹為太子。

    其實,劉武本來是沒有當皇帝的野心的,他對哥哥漢景帝也非常忠心,七國之亂的時候,劉武據守睢陽,抵抗叛軍,為周亞夫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叛亂平定後,劉武所斬殺俘獲的叛軍數目和朝廷大致一樣多,可以說功勞很大。

    但隨著竇太后的偏愛,和漢景帝的縱容,劉武的野心也慢慢被培養出來了,開始覬覦皇位。當他知道自己曾被提名為皇位繼承人,最終卻因為袁盎等人反對而失去資格後,這種失望迅速轉變為憤怒,於是他就和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暗中派人刺殺了袁盎等十多位大臣。

    漢景帝很快就懷疑到了劉武身上,派人深入追查,對梁國二千石官員挨個責問,最終劉武強迫羊勝、公孫詭自殺,並將他們交了出來,此事才作罷。漢景帝餘怒未消,劉武又透過館陶長公主說情,最終才得到了漢景帝的寬恕。

    看到哥哥怒氣已消,劉武這時候也不想當皇帝,便打算入京請罪。漢景帝派使者去函谷關接他,這也是慣例。但此時的劉武已是驚弓之鳥,他接受了手下人的建議,只帶了兩個起兵悄悄入關,並且入京之後躲到了館陶長公主的家中,使者也就接了個空。

    使者沒接到人,返回宮中,竇太后大驚,認為是漢景帝殺了劉武,哭著說道,“帝殺吾子!”漢景帝也不知道怎麼解釋。過了幾天,劉武揹著刑具到皇宮前請罪,這才算消除了誤會。儘管如此,兄弟倆的感情卻怎麼也回不到從前了,比如漢景帝從此之後,就不再和劉武同乘一輛車了。

    公元前144年的冬天,劉武又入京朝見漢景帝,並請求留住京師,漢景帝沒有答應。劉武回到梁國後,心神恍惚,悶悶不樂,不久就病死了。

    綜上所述,竇太后偏愛小兒子乃是人之常情,而漢景帝為了孝順母親,對弟弟劉武十分縱容,導致劉武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犯下了大錯。儘管最後兄弟倆和好如初,但感情一旦有了裂痕,就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最終劉武鬱鬱而終。

  • 13 # 我要解除鍵盤鎖

    從古至今,小兒子就容易獲得母親的偏愛,如果小兒子還很優秀的話,母親的偏愛就會更明顯。我們先來聊聊竇太后為何偏愛梁王劉武?解答此問題,需要回顧下竇太后的生平。

    竇漪房畫像

    陰差陽錯成為代王寵姬

    竇太后原名竇漪房,清河郡觀津縣人。漢高祖去世後,呂太后獨掌大權,而此時的竇漪房恰好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安撫諸侯王,還是為了在各地安插自己的眼線,呂太后欲往各地送宮人,其中不乏美人,竇漪房也恰在其中。

    最開始的時候竇漪房是想去到趙國,這樣距離自己的家鄉更近,為此她花大價錢賄賂了負責遣送的宦官,可誰曾想宦官拿了錢不辦事,將竇漪房安排到了去往代國的隊伍中。在隊伍要出發時才直到此時的竇漪房,即使內心不情願,也不得前往。而正是因為這次的陰差陽錯,讓竇漪房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到代國後,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竇漪房馬上就獲得了代王劉恆的寵愛,完全不給其他同來的四位宮女任何的機會。在榮寵中,竇漪房給代王劉恆生下了2個兒子,大兒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和小兒子劉武(梁孝王)。

    母憑子貴冊立中宮

    呂雉去世後,為了穩定劉氏江山,大臣們準備從劉姓諸王中選出下一任皇帝,代王劉恆就成了這個幸運兒。在群臣擁護下劉恆回京即位,史稱漢文帝。

    有了皇帝,為了讓朝堂更加穩定,立太子也成了當務之急,而且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漢文帝剛坐上皇位幾個月,屁股還沒坐熱呢,就被大臣們催著立太子。幸好漢文帝好說話,既然大家都想讓我立太子,那就立吧。

    其實劉恆在當上皇帝之前是有王后的,據說還是來自呂氏一族,可能是因為呂氏氣數已盡,呂王后沒有熬到劉恆成為皇帝,就連她的四個兒子也在回京前全部病逝,所以太子之位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竇漪房的兒子頭上。身為長子,劉啟佔盡了天時和地利,再加上他自身能力和品德也得到了大臣的認可,天時地利人和,劉啟順利當上了太子。

    太子有了,中宮之位當然也不能空著了,大臣們接著上書,請漢文帝冊立皇后。竇漪房作為太子之母,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再加上和薄太后關係好,直接越級成了皇后,母儀天下。

    因病失明渴望陪伴

    平民出生的竇太后,不同於呂后的狼子野心,她內心更渴望的是平淡的生活,所以在漢文帝想提拔竇漪房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擔任丞相一職時,竇皇后直接拒絕了。

    但她忘記了,身處帝王之家,平淡的生活猶如鏡花水月,一觸即破。皇帝的寵愛就更靠不住,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這才是帝王家的常態。

    竇皇后因病失明,剛開始的時候漢文帝念及舊情,時不時還會抽空來看看,可擁有佳麗三千的皇帝,怎麼可能對一個瞎子長情,漢文帝也不例外。竇皇后失寵後,漢文帝開始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尤其對慎夫人的寵愛與之前的竇漪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不顧尊卑秩序,進餐時直接讓慎夫人和竇皇后平起平坐,讓本就失明的竇皇后內心更加悲涼。

    竇漪房和慎夫人

    老公靠不住,那就只能指望兄弟和子女了。但因身居後宮,兄弟不能隨便進宮,女兒出嫁後也需要常年呆在公婆家,這個時候的竇皇后最大的依靠就是2個兒子,劉啟和劉武了。

    可惜天家規矩嚴格,身為太子的劉啟每天都在學習帝王之術和治國之道,根本無暇顧及身在後宮中的母后。即位之後的漢景帝,更是每天忙得腳不著地,同時不管是儲君還是皇帝,都必須保持威嚴,所以劉啟不可能如平常百姓家中的兒子一樣,和竇太后坐下來閒聊。

    而劉武就不一樣了,本來做為小兒子就額外受寵一些,又沒有皇位的約束,活得就更加灑脫肆意,可以空出大把的時間陪伴母親,並且在母親面前撒嬌。甚至在劉武受封去封底後,每次回京都會申請多留一段時間來陪陪竇太后。

    一個是不苟言笑、相處甚少的大兒子,一個是活潑機靈、常年陪伴的小兒子,兩相對比,竇太后更偏愛梁王劉武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竇太后希望梁王登上皇位這件事情,只是順勢提了一嘴,而最大的推力反而是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本人。

    漢景帝劉啟的縱容

    在漢景帝還未冊立太子之時,有一次劉武入宮,景帝酒後胡言說自己離世後將傳位給梁王,這可把劉武和竇太后高興壞了。太后的侄子竇嬰卻是個沒有眼力勁的,明明是件讓自己姑媽高興的事情,他卻要反對,說傳位給弟弟不合禮法,搞亂了規矩。因為這件事情竇太后從此不喜竇嬰並將其在進出宮的名簿上刪除,但當皇帝的美夢卻還是在梁王心中埋下了種子。

    “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帶兵抵抗吳、楚向西前行,幫助周亞夫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次戰亂中,梁國所斬殺俘獲的吳、楚軍隊的數目和朝廷大致一樣多。為了獎勵梁王劉武立下的大功,漢景帝厚賞了劉武,不僅擴大他的領地,梁王在朝堂上的待遇也大幅提高。無通報可入宮殿,出門有天子旌旗做前導,與漢景帝共坐御輦打獵,毫無尊卑之分。從這以後,梁王心目中的皇帝夢開始發芽了。

    不僅如此,在得到封賞後,劉武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藉著漢景帝賞賜的旌旗,大肆張揚,外出排場可與天子媲美。除此之外,劉武喜好招攬四方豪傑,像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人,莫不盡歸梁國。人才聚集,兵器當然不可少了,梁國憑藉著雄厚的財力,鑄造了兵器數十萬件,金銀珠寶比京師更甚,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梁王想早造反,那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很可能奪位成功。對於如此巨大的威脅,漢景帝劉啟只是會之一笑,卻從來不當回事,更被說警告梁王了。

    漢景帝和梁王劉武

    正是因為漢景帝的縱容,梁王想當皇帝的野心與日俱增。

    梁王劉武的野心

    做為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又是漢景帝最親近的弟弟,可是擁有絕對的爭奪皇位的競爭優勢。

    梁國的實力與日俱增,在漢景帝劉啟的縱容下,讓劉啟覺得自己特別有希望成為皇帝。特別是在漢景帝罷黜太子劉榮後,竇太后當了把強助攻,建議將自己的小兒子劉啟立為繼承人,這可是讓梁王的信心又大大增加。

    可惜漢朝的法制明確規定子承父位,那些遵紀守法的大臣們當然會強烈反對竇太后的提議了,為此劉武怨恨上了這些參與議嗣的大臣。為了博主公一笑,羊勝、公孫詭等梁王謀士派人暗中刺殺了袁盎等十多位大臣。

    由此可見,梁王劉武的野心是很大的,可是礙於正統,不能將這種野心搬到檯面上。

    竇太后的偏愛

    在漢景帝剛登基時,竇太后應該從來沒有想過要讓景帝將帝位傳給弟弟劉啟的想法。

    可是人心都是肉長的,既然長子自己提出了這個建議,那就證明這個做法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這也讓竇太后萌生了讓劉啟登上皇位的念頭。不管怎麼說,孫子肯定沒有兒子親,如果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可以當皇帝,那她肯定樂意。所以才會在侄子竇嬰提出反對的時候,竇太后心裡很不爽。而梁王也是透過竇太后的做法,看出竇太后是支援自己當皇帝的。

    自從讓小兒子也能登上皇位的念頭萌發後,竇太后可是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契機。在聽到漢景帝廢除太子劉榮後,竇太后第一時間提議立小兒子劉武為太子,可見太后對梁王劉武的偏愛無能能及。

    也正是因為有竇太后的偏愛,在爭奪太子之後失敗後,梁王劉武才會那麼生氣,派人刺殺那些阻撓的大臣們。

    不過竇太后雖然偏愛梁王,但其實對於梁王登上皇位這件事件並沒有執念,不然也不可能在一次提議被拒後就放棄了。

    總結而言,竇太后對梁王劉武的偏愛,一是源於母親偏愛幼子的傳統,二是劉武讓竇太后感受到更多的親情,三是梁王本身也有實力。因為漢景帝劉啟的醉話,竇太后萌生了讓劉武登上皇位的念頭,在合適的時機也將這個念頭付諸了心動,提議立劉武為太子,可惜還是沒拼過重視禮教的大臣們,最後也就放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際工作中學歷真的很重要嗎,能力不能彌補學歷的缺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