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延安市 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27萬人(2010年)。
寶塔區
原為縣級延安市,因境內有著名的延安寶塔而得名。
秦時設高奴縣,三國至南北朝,境內先後設臨真縣、廣武縣、沃野縣、真川縣和豐林縣。隋時設延安郡,同時在境內設膚施縣。唐代設延州和延安郡,宋升為延安府,明清仍稱延安府,民國改稱延安縣。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延安縣。1972年,撤縣設市。1997年,延安撤地設市後,改稱寶塔區。
延長縣 唐廣德二年(764)始改為延長縣,取延水長流入黃河之意,改屬延州。
延川縣 以縣城腳下河流古名"吐延水"得名
子長縣 194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名為子長縣
安塞縣 宋以“安定邊塞”之意設安塞堡,屬綏德軍轄。元初(1252)置安塞縣,縣從堡名
志丹縣 史稱保安軍、保安州、保安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為志丹縣
吳起縣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靖邊縣首置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而命名吳起。1942年設吳起縣,因鎮為名。不久改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吳起縣。
甘泉縣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甘泉縣,因城南有泉,水質甘甜而得名。
富 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洛交縣城兼設鄜州,1912年廢鄜州設鄜縣。1940年4月2日解放。1958年併入洛川縣。1961年復設鄜縣。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為富縣。
洛川縣 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縣。後秦姚萇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縣北部設洛川縣,因洛河水穿境而過故名。
宜川縣 宜川歷史悠久,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統三年,始置義川縣,至今有近1500年曆史。宋太平天國初,為避太宗匡義名諱,將義川改為宜川。
黃龍縣 這個沒找到
黃陵縣 1944年改設黃陵縣,因縣北橋山有黃帝陵而得名。
看在我一條條查得很辛苦,採納吧~~~
展開全部
延安市 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27萬人(2010年)。
寶塔區
原為縣級延安市,因境內有著名的延安寶塔而得名。
秦時設高奴縣,三國至南北朝,境內先後設臨真縣、廣武縣、沃野縣、真川縣和豐林縣。隋時設延安郡,同時在境內設膚施縣。唐代設延州和延安郡,宋升為延安府,明清仍稱延安府,民國改稱延安縣。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延安縣。1972年,撤縣設市。1997年,延安撤地設市後,改稱寶塔區。
延長縣 唐廣德二年(764)始改為延長縣,取延水長流入黃河之意,改屬延州。
延川縣 以縣城腳下河流古名"吐延水"得名
子長縣 194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名為子長縣
安塞縣 宋以“安定邊塞”之意設安塞堡,屬綏德軍轄。元初(1252)置安塞縣,縣從堡名
志丹縣 史稱保安軍、保安州、保安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為志丹縣
吳起縣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靖邊縣首置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而命名吳起。1942年設吳起縣,因鎮為名。不久改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吳起縣。
甘泉縣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甘泉縣,因城南有泉,水質甘甜而得名。
富 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洛交縣城兼設鄜州,1912年廢鄜州設鄜縣。1940年4月2日解放。1958年併入洛川縣。1961年復設鄜縣。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為富縣。
洛川縣 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縣。後秦姚萇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縣北部設洛川縣,因洛河水穿境而過故名。
宜川縣 宜川歷史悠久,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統三年,始置義川縣,至今有近1500年曆史。宋太平天國初,為避太宗匡義名諱,將義川改為宜川。
黃龍縣 這個沒找到
黃陵縣 1944年改設黃陵縣,因縣北橋山有黃帝陵而得名。
看在我一條條查得很辛苦,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