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霸氣”,不是個人的脾氣和膽識的外在展現,而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透過個人和個人影響下的國家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威儀天下”的氣度。
一、實力:國力如何?武力如何?透過行動,國家地位發生了哪些變化?
二、膽魄:敢為天下先否?幹他人不敢幹的事。殺伐決斷能力如何?
三、威望:是否天下臣服?是否四夷來朝?是否國泰民安?
四、影響:是否對歷史產生無可替代的重大影響?從而從本國子民產生源遠流長的影響力。
一、我先排除成吉思汗
也許,把這四位大咖放在同時代,他們可能都打不過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時代,他所擁有的最突出的是武力,除了武力之外,他對世界的影響也很大,但這種影響多半對其野蠻的屠殺行為產生忌憚而已。因為怕他而產生的個人威望不具有說服力。所以,和其他幾位帝王比,他是屬於最能打、最殘忍,但“威儀天下”的“霸氣”顯然不足。
二、其次排除秦始皇
按理說,秦始皇應該是最讓人佩服的人,在連年混戰的戰國時代,敢一統天下,對歷史的影響力其他幾位都鞭長莫及,實力和膽魄也一點兒都不比別人少。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的“霸氣”卻沒有徵服所有人,沒多久,農民起義就造成天下大亂,導致秦朝僅僅存在15年就成為歷史。
三、漢武帝VS唐太宗
對於這兩位帝王,有諸多相似之處。漢唐之實力都空前強盛;敢打敢拼,殺伐決斷能力不相上下;國泰民安、威儀四方一樣伯仲之間;影響之深遠也均都具備。如果非要分出高低,那麼好比足球比賽一樣,大分一樣,就比淨勝球吧。
實力對比: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西制絕域,東征北韓,南吞百越,開拓了疆域、解除了威脅,國家實力之強盛,無可挑剔。故有後世宣帝定胡碑霸氣之詞“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而唐太宗時期,主要敵人有兩個:一個是突厥,一個是高句麗。打敗突厥後,被胡人成為“天可汗”,但高句麗太宗皇帝時期一直沒有被征服,還吃了不少虧。故而,這一局漢武帝略勝。
膽魄對比:兩位帝王膽魄驚人,非常人所能及。漢武帝敢於開拓從來沒有進入過的西域,敢於對西域諸國發動戰爭,敢於對退守漠北的匈奴發動規模空前的致命一擊,不得不說他膽子大、魄力足。而唐太宗一生也在不停徵戰,未登基時,多次親自指揮大規模戰役,平定各地武裝勢力,滅突厥、敗高昌、征服吐谷渾等。此輪不分上下。
威望對比:漢武帝的威望在後期,已經遠不及前期執政時期的高了。兩年四處征戰,雖然使得四夷臣服,但國內矛盾開始凸顯,武帝之後,西漢王朝欠的賬都在後世子孫身上成了擔子,晚年的《罪己詔》能說明不少問題。唐太宗雖也在不斷用兵,但“貞觀之治”時期,國家穩定,經濟繁榮。太宗皇帝的威望無論在大唐國內還是周邊藩國一直頗高。這一局,唐太宗勝。
影響對比:對於兩個影響力都如此之高的帝王,還真有點兒不好分勝負。但我認為:漢武帝打出了中國疆域的基本雛形,打出了漢家兒郎的血性,策劃了中華武將的巔峰之戰,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為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指明瞭方向。這一點,唐太宗不具備。故而這一局,漢武帝勝。
透過綜上對比,牧漁君認為:漢武大帝劉徹一生的文韜武略,功蓋千秋,雄霸天下之地位當之無愧。
我理解的“霸氣”,不是個人的脾氣和膽識的外在展現,而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透過個人和個人影響下的國家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威儀天下”的氣度。
評價標準一、實力:國力如何?武力如何?透過行動,國家地位發生了哪些變化?
二、膽魄:敢為天下先否?幹他人不敢幹的事。殺伐決斷能力如何?
三、威望:是否天下臣服?是否四夷來朝?是否國泰民安?
四、影響:是否對歷史產生無可替代的重大影響?從而從本國子民產生源遠流長的影響力。
牧漁君的分析一、我先排除成吉思汗
也許,把這四位大咖放在同時代,他們可能都打不過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時代,他所擁有的最突出的是武力,除了武力之外,他對世界的影響也很大,但這種影響多半對其野蠻的屠殺行為產生忌憚而已。因為怕他而產生的個人威望不具有說服力。所以,和其他幾位帝王比,他是屬於最能打、最殘忍,但“威儀天下”的“霸氣”顯然不足。
二、其次排除秦始皇
按理說,秦始皇應該是最讓人佩服的人,在連年混戰的戰國時代,敢一統天下,對歷史的影響力其他幾位都鞭長莫及,實力和膽魄也一點兒都不比別人少。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的“霸氣”卻沒有徵服所有人,沒多久,農民起義就造成天下大亂,導致秦朝僅僅存在15年就成為歷史。
三、漢武帝VS唐太宗
對於這兩位帝王,有諸多相似之處。漢唐之實力都空前強盛;敢打敢拼,殺伐決斷能力不相上下;國泰民安、威儀四方一樣伯仲之間;影響之深遠也均都具備。如果非要分出高低,那麼好比足球比賽一樣,大分一樣,就比淨勝球吧。
實力對比: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西制絕域,東征北韓,南吞百越,開拓了疆域、解除了威脅,國家實力之強盛,無可挑剔。故有後世宣帝定胡碑霸氣之詞“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而唐太宗時期,主要敵人有兩個:一個是突厥,一個是高句麗。打敗突厥後,被胡人成為“天可汗”,但高句麗太宗皇帝時期一直沒有被征服,還吃了不少虧。故而,這一局漢武帝略勝。
膽魄對比:兩位帝王膽魄驚人,非常人所能及。漢武帝敢於開拓從來沒有進入過的西域,敢於對西域諸國發動戰爭,敢於對退守漠北的匈奴發動規模空前的致命一擊,不得不說他膽子大、魄力足。而唐太宗一生也在不停徵戰,未登基時,多次親自指揮大規模戰役,平定各地武裝勢力,滅突厥、敗高昌、征服吐谷渾等。此輪不分上下。
威望對比:漢武帝的威望在後期,已經遠不及前期執政時期的高了。兩年四處征戰,雖然使得四夷臣服,但國內矛盾開始凸顯,武帝之後,西漢王朝欠的賬都在後世子孫身上成了擔子,晚年的《罪己詔》能說明不少問題。唐太宗雖也在不斷用兵,但“貞觀之治”時期,國家穩定,經濟繁榮。太宗皇帝的威望無論在大唐國內還是周邊藩國一直頗高。這一局,唐太宗勝。
影響對比:對於兩個影響力都如此之高的帝王,還真有點兒不好分勝負。但我認為:漢武帝打出了中國疆域的基本雛形,打出了漢家兒郎的血性,策劃了中華武將的巔峰之戰,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為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指明瞭方向。這一點,唐太宗不具備。故而這一局,漢武帝勝。
透過綜上對比,牧漁君認為:漢武大帝劉徹一生的文韜武略,功蓋千秋,雄霸天下之地位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