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西南產生了多少影響?
6
回覆列表
  • 1 # 小楊談大理

    給我們後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西南小國。而且當時疆域廣闊:雲南全境、貴州西部、越南、緬甸部分都歸南詔管轄,大理國的建立也基本沿襲了南詔時期的疆土。

    最關鍵一點是,關於這一塊的歷史文獻記載很少。南詔、大理的歷史更加顯得神秘,充滿傳奇色彩!

    金庸筆下的大理,結合歷史為大背景,加以武俠元素,寫了一部《天龍八部》更是把大理推向高處,給大理著實“火”了一把。

  • 2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歷史上的南詔國在是存在的,南詔國存在的時間大約在738年-902年,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覆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其源流來自於哀牢王國的一支,漢代歸邪龍縣管,後被豪酋佔據,形成部落聯盟被稱作"蒙舍龍"或"蒙舍。至唐代時,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舍龍之子細奴邏繼承蒙舍詔(王)。同時,洱海周邊紛紛出現詔國,北面是河蠻人的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洱海東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詔,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詔,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詔,史稱"六詔"。而蒙舍詔位於南面,故被稱作"南詔"。其他五詔因依附吐蕃,而南詔歸順唐朝,所以得到唐朝的支援,根據《新唐書》記載:"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制可。""又以破渳蠻功,馳遣中人冊為雲南王,賜錦袍、金鈿帶七事。於是徙治大和城。"南詔國依附唐朝,統一了六詔。

    此後由於南詔在唐朝與吐蕃之間搖擺,各有戰爭,天寶年間戰敗後,又歸順唐朝。據史載:“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為唐臣。”但是後又和唐朝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負,南詔"屢覆眾,國耗虛",甚至到了徵十五歲以下的男子為兵、而讓婦女代替男子耕種的地步。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南詔國長期接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所效仿,但又保留著非常明顯的民族習俗,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電視劇仙劍就是以此為背景,修仙故事。

    大理國大約存在時間為937年-1094年何1096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白族建立的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為僧。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大蒙古國所滅,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

    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高升泰兩年後(1096年)病卒,臨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將政權還給段氏,於是段正淳承接皇位。段譽是在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大理國是一個非常崇尚佛教的政權,所以金庸在其小說天龍八部中也是以此為背景的,對宋朝穩固西南邊境有很大的幫助,一直和宋朝保持友好關係。

    可以說南詔國和大理國都是西南地區雲貴高原比較重要的民族政權,對西南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 3 # 閒看秋風999

    從“南詔”到“大理”到“大禮”再到“大理”,最後到“雲南”這一連串地名(國號)的變更,講述了又一個民族融合的故事。

    唐朝時西洱河地區,居住著烏蠻6大部落,史稱“六昭”,即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及蒙舍詔。當中蒙舍詔因地處南方,稱為南詔,亦為各部落中最強,家族姓蒙氏。“詔”的意思是王。

    南詔王國(738年—902/937年),吐蕃人稱之為姜域,是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其國民主要由烏蠻和白蠻組成,由蒙舍國首領皮羅閣於公元738年建立,到860年代極盛時的統治範圍包括今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東南部、越南北部、寮國北部和緬甸北部地區。

    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長和。史學界有時將902年至937年大理國成立前的歷史亦算作南詔。

    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則是指南詔後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為僧。

    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

    公元1253年,大理國被大蒙古國所滅,原大理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雲南行省,加強了對西南邊陲的統治。

  • 4 # 小張的茅草屋

    南詔國(738年---902年),原洱海地區有六個小國,後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援下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進而疆域延伸向雲貴高原。南詔國的統治者為彝族,如今南詔國的國君貢奉在巍寶山,被彝族人民尊為神。

    下圖為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南詔國疆域大理國(937年---1253年,限於篇幅就不區分前理和後理)。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

    下圖為五代十國時期晉天福八年(943年)大理國疆域可以說大理國與南詔國是一脈相承,疆域差不多重合,政區劃分,行政制度等都有關聯。

    南詔在前期是在唐朝的支援下建立,後唐朝國力日益衰弱,南詔與土蕃聯合與唐進行了多次戰爭,雖都有勝負,但唐已不能像滅西域諸國一樣統一南詔。而大理一直偏安一隅的原因是宋朝的對外戰爭和外交皆在"漢唐舊疆"的範圍內所建立的政權為先。因為南詔就不在舊唐的疆域內,所以北宋從建立開始就對大理非常冷淡。

    因為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且偏安西南一隅,雲貴高原的地理環境也隔絕了與中原王朝的諸多交流,所以正統傳承的中原王朝書寫的正史均沒有對他們單獨成書。

    1253年,蒙古國滅大理國,元世祖至元七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雲南行省。可以說南詔大理實現了雲南地區性初級統一,促進了雲南地區的發展,促進了雲南各民族的融合,最終為元朝更高層次的全國大統一奠定了基礎。

  • 5 # 天子說

    南詔國和大理國都是以洱海附近為中心,建立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並在唐宋時期對中國西南邊疆的政治、軍事產生了重要影響。

    南詔

    唐朝初年,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被稱為六詔,分別為:蒙巂詔、越祈詔、浪穹詔、施浪詔、邆賧詔、蒙舍詔。蒙舍詔因為在諸詔之南,所以被稱之為南詔。在六詔中,其他五詔受到吐蕃威脅,所以常常歸附吐蕃,而南詔自始至終都歸附大唐,所以受到了大唐的扶持。唐玄宗開元年間,南詔皮邏閣在唐朝的幫助下,兼併五詔,統一洱海地區。

    南詔立國以後,西面有強大的吐蕃,而北面則有強大的大唐帝國,屬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相對弱小的南詔在面對強大的吐蕃和大唐時,不但能夠保全自身,而且還能威震東南亞。這不僅與南詔長期依附大唐有關,更離不開南詔強大的軍事實力。南詔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不僅在一定意義上為大唐抵擋住了吐蕃向東擴張的腳步,而且對於雲南地區的統一和民族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理

    大理國是在南詔留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南詔政權滅亡後,先後又建立了“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後來段思平滅亡了“大義寧國”,正式建立了大理國。相比較南詔,大理國的日子要“好過一點”,因為大理國北面已經不是強大的大唐帝國,而是宋朝。而宋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一個相對政治,軍事較弱的朝代。而西面的吐蕃帝國,則早已土崩瓦解,大理國的外患要遠小於南詔時期。

    和南詔一樣,大理國的建立也為西南地區的民族融合和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繼南詔之後的大理國,積極學習漢文化,發展自身的經濟與文化,促進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初步統一,為日後中華的大一統奠定了積極的作用。

    不管是南詔還是大理,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都是相當重大的。不管曾經的西南地區是怎樣的情景,在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程序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網上買阿迪達斯三葉草衣服怎麼看真假呢?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