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庸詩書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硬筆臨摹古帖(毛筆字帖),主要核心是掌握筆法動作、字形結構與神采,簡稱筆法、字法。筆法方面,重點是起止、駛轉、提按、節奏。字法方面,重點是重心、主次、收放、勻稱、呼應等。
至於古帖中筆畫輪廓形狀,以及稜角分明的特點,是由於毛筆筆鋒材質、構造和效能比較特殊所致,與紙是面接觸,行筆時自然產生方尖形狀的。尤其是碑帖,有刀刻的痕跡在裡面,用硬筆臨摹時,筆法需要變通。相比之下,毛筆小楷字帖要好一些。如圖:△圖為,歐陽詢《九成宮》,中楷碑文體
△圖為,成親王毛筆小楷《赤壁賦》
另外,硬筆尖部是球狀體,尤其是中性筆,尖部是個小滾珠兒,正常書寫的時候,線條質感纖細、勻稱,儘管有提按意思,但粗細變化較小。如果想追書毛筆味道,必須特意加大提按幅度,甚至附加頓筆、回鋒等,不過,這樣寫,雖然能寫出來粗細變化,起、收、折等處確實有稜角,但是,要影響行筆速度。
如果是初學者,筆法不熟練,掌握不好火候,容易學成印刷體美術字寫法,尤其中小學生不宜練習頓筆、回鋒那種寫法。
所以,我覺得,從實用角度看,用硬筆臨摹毛筆字帖的時候,筆畫起止和轉折處,只需停駐,意到為止,千萬不要頓筆。
據我所知,絕大多人練習硬筆字,主要是為了改善字體面貌,並不是研究硬筆書法。因此,應該以自然書寫為前提,以日常應用為目標。在書寫技法上,以指法主運,力求動作簡潔,行筆迅速,字形規範為主。如圖:
書法臨摹,重在得法。在程式步驟上,一般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按照摹臨(覆著畫)――對臨(照著寫)――背臨(背記寫)――意臨(出貼)的順序來進行。
而從習學重點上去解構,書法臨摹應須遵照由簡到繁、由表及裡、由區域性到全域性的的修養路徑。大致分為三個層次階段。
第一層,形而上。就是抓形貌,重點圍繞原帖單字的點畫、結構去複製訓練,就像俗話所說的依葫蘆畫瓢。這個階段的臨摹,主要是拉開骨架、豐滿形體,臨摹複製得越準確、越相似,效果就越好。
第二層,悟線條。線條絕不是單調的黑線頭,它有質感、有張力、有生命,參透了線條,才能更好的理解筆法墨法,特別是筆法的技巧。古人將筆法視為書法的核心技巧,書法學習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階段的臨摹習練中,要透過點畫結構與結體的表面,滲透到對筆法的分析揣摩,領悟古人用筆的技法,弄清中鋒側鋒偏鋒的運用技巧。
第三層,學氣韻。主要是研悟結體特點與行氣章法。書法的氣勢決定風格,這已經屬於書法作品的高階氣質。結體的特點是基礎,枯瘦、豐滿,雍和、險絕,厚重、空靈,皆是以結體特點而呈現出來。而氣韻則主要依賴於結體特點,行氣(字間的呼應轉遞,左右映帶)與通篇的大章法。臨摹達到研學氣韻的階段,已宣告進入尾聲。爾後,主要就是脫帖創作。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