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行為科學管理學派是在梅奧開創的人際關係學說發展起來以人的行為及其產生的原因作為研究物件的學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論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

    行為科學學派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側重研究個體需求、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和激勵、領導方式,認為人不僅僅是“經濟人”,同時還是“社會人”,將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物件中最重要的地位,開創了管理理論中的人本主義潮流,引發了許多全新的管理觀念和方法,進而形成了現代管理理論的各種人本主義學派。為緩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內部矛盾和衝突,維持生產力發展提供了工具。

    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韋伯的科層管理、泰羅的科學管理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原理。其貢獻在於:確定了在組織有效運作中的許多重要原則;強調了薪金作為激勵因素的潛在重要性。

    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是泰羅(F.W.Tay10r,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學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被公認為“科學管理之父”。主要內容: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其主要內容是:a.使工作方法、勞動工具、工作環境標準化;b.確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選和培訓工人,使其掌握標準工作方法;d.實行差別工資制;e.實行職能工長制。

    法華人法約爾(HenriFayol,1841-1925)對組織管理進行了系統地、獨創的研究,l925年出版了《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後人把他稱為“管理過程之父”。主要內容:法約爾提出,管理活動包含5種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並且他給出了14條一般管理原則。行政組織理論韋伯(MaxWeber,1864-1920)著重於組織理論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主要內容:韋伯認為理想的行政體系具有以下特點:a.明確的組織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級體系;c.合理地任用人員;d.建立職業的管理人員制度;e.建立嚴格的、不受各種因素影響的規則和紀律;f.建立理性的行動準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小型企業管理系統軟體選型和大型企業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