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的邀請!中直聯賽第6輪,各球隊的U23換人出現一個大面積的“欣欣向榮”景象。據不完全統計,替補登場1分鐘時間的U23球員有嚴鼎皓、劉博洋等10人,2分鐘的有國安的侯永永和一方的楊芳志(實際上只有1分28秒)2人,3分鐘的溫家寶、王子銘2人,4分鐘的有富力的韓佳奇1人,6分鐘的是魯能的李海龍1人。
如果還不夠直觀,再往下看。同是第6輪卓爾主場1一1平申花,卓爾的U23小將江敏文第14分鐘為球隊打進領先1球,還是被外援埃弗拉換下。可剛踢20分鐘,埃弗拉估計有傷未愈,又被另一名U23球員江子磊換下。而人和主場2-2平佳兆業之戰,比賽還有1分鐘就要結束了,當時人和還沒有完成換人,萬厚良急得揮拳揮腳怒吼催促U23劉博洋趕快登場。那模樣,似乎再不快點跑,火山就要爆發了,超有趣搞笑!
不過,如果這就算有趣,那欣賞能力就值得懷疑人生了。第5輪一方作客魯能,比賽第90分鐘,一方的U23小將楊志芳入替秦升大將。後者那個龜速的慢步,能讓人急出心髒病來。可老鼠穿拖鞋——大頭還在後頭,令人稀奇的事情來了:楊志芳上場似乎都還沒觸到皮球,95秒鐘後,又被另一名U23小將何宇鵬換下。這不僅僅是中超,簡直創造了人間奇蹟!
只是,楊志芳的奇蹟沒完沒了的上演。第5輪是上場95秒,第6輪是88秒,整整少了7秒鐘之巨!有趣的還有,上述魯能一方之戰,由於李霄鵬的U23使用“太老實”而被媒體、球迷狂批為魯能輸球原因之一。於是,第6輪作客恆大時,首發U23球員田鑫第38分鐘就被另一名U23球員陳科睿換下。而另一名U23球員李海龍,直到第84分鐘才替換本場表現欠佳的劉彬彬。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李霄鵬在U23問題上“開竅”了,但比賽同樣還是輸了。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的、“精彩”的花式換人?說白了,是因為絕大多數的U23球員個人技術還沒達到中超的比賽要求。但為了應付足協的U23政策,各俱樂部不得已為之。特別是中超絕大多數是外籍主教練,他們只是為了錢而來中超執教,才不管你中國足協的U23政策是不是為了培養年輕球員、為中國足球未來著想這個初衷。
問題既然出現了(當初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限於題目要求和篇幅,在此不能羅列太多),足協應該怎麼辦?是聽之任之、視而不見,還是有所作為,想辦法堵塞之、糾正之?
我認為足協應該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再出臺相關措施,對目前這種狀態進行修正。儘管此前由於種種原因,U23政策已經做過了N次修改和反覆。但正所謂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既然這個制度本身就是帶有強制性質、本身也是為了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冠冕堂皇,再多的反覆修改也是應該的,誰叫自已沒有本事一步到位把政策制定得天衣無縫啊!承認不足,改正缺點,總比明知有錯卻不作為的自由主義好得多。所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又云好飯不怕晚,說的都是這個理兒。
如何改?我認為,足協應該作個U23政策的補充說明,即要求每名U23球員上場比賽時間不少於10分鐘(可以允許有30秒左右的誤差時間)。當然,這其中會出現若干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比如比賽還有12分鐘甚至更多,某方準備換上U23球員,可一直沒死球,導致換人失敗,達不到10分鐘咋辦?我認為,這應該算是換人成功了。否則,如果場上10分鐘不出現死球,那豈不是20分鐘不能換人不成?這也不合理。所以,只要所換的U23球員完成登記手續與換人裁判手拿換人牌走到場邊,就算是換人成功、倒計時開始了。
謝謝您的邀請!中直聯賽第6輪,各球隊的U23換人出現一個大面積的“欣欣向榮”景象。據不完全統計,替補登場1分鐘時間的U23球員有嚴鼎皓、劉博洋等10人,2分鐘的有國安的侯永永和一方的楊芳志(實際上只有1分28秒)2人,3分鐘的溫家寶、王子銘2人,4分鐘的有富力的韓佳奇1人,6分鐘的是魯能的李海龍1人。
如果還不夠直觀,再往下看。同是第6輪卓爾主場1一1平申花,卓爾的U23小將江敏文第14分鐘為球隊打進領先1球,還是被外援埃弗拉換下。可剛踢20分鐘,埃弗拉估計有傷未愈,又被另一名U23球員江子磊換下。而人和主場2-2平佳兆業之戰,比賽還有1分鐘就要結束了,當時人和還沒有完成換人,萬厚良急得揮拳揮腳怒吼催促U23劉博洋趕快登場。那模樣,似乎再不快點跑,火山就要爆發了,超有趣搞笑!
不過,如果這就算有趣,那欣賞能力就值得懷疑人生了。第5輪一方作客魯能,比賽第90分鐘,一方的U23小將楊志芳入替秦升大將。後者那個龜速的慢步,能讓人急出心髒病來。可老鼠穿拖鞋——大頭還在後頭,令人稀奇的事情來了:楊志芳上場似乎都還沒觸到皮球,95秒鐘後,又被另一名U23小將何宇鵬換下。這不僅僅是中超,簡直創造了人間奇蹟!
只是,楊志芳的奇蹟沒完沒了的上演。第5輪是上場95秒,第6輪是88秒,整整少了7秒鐘之巨!有趣的還有,上述魯能一方之戰,由於李霄鵬的U23使用“太老實”而被媒體、球迷狂批為魯能輸球原因之一。於是,第6輪作客恆大時,首發U23球員田鑫第38分鐘就被另一名U23球員陳科睿換下。而另一名U23球員李海龍,直到第84分鐘才替換本場表現欠佳的劉彬彬。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李霄鵬在U23問題上“開竅”了,但比賽同樣還是輸了。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的、“精彩”的花式換人?說白了,是因為絕大多數的U23球員個人技術還沒達到中超的比賽要求。但為了應付足協的U23政策,各俱樂部不得已為之。特別是中超絕大多數是外籍主教練,他們只是為了錢而來中超執教,才不管你中國足協的U23政策是不是為了培養年輕球員、為中國足球未來著想這個初衷。
問題既然出現了(當初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限於題目要求和篇幅,在此不能羅列太多),足協應該怎麼辦?是聽之任之、視而不見,還是有所作為,想辦法堵塞之、糾正之?
我認為足協應該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再出臺相關措施,對目前這種狀態進行修正。儘管此前由於種種原因,U23政策已經做過了N次修改和反覆。但正所謂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既然這個制度本身就是帶有強制性質、本身也是為了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冠冕堂皇,再多的反覆修改也是應該的,誰叫自已沒有本事一步到位把政策制定得天衣無縫啊!承認不足,改正缺點,總比明知有錯卻不作為的自由主義好得多。所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又云好飯不怕晚,說的都是這個理兒。
如何改?我認為,足協應該作個U23政策的補充說明,即要求每名U23球員上場比賽時間不少於10分鐘(可以允許有30秒左右的誤差時間)。當然,這其中會出現若干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比如比賽還有12分鐘甚至更多,某方準備換上U23球員,可一直沒死球,導致換人失敗,達不到10分鐘咋辦?我認為,這應該算是換人成功了。否則,如果場上10分鐘不出現死球,那豈不是20分鐘不能換人不成?這也不合理。所以,只要所換的U23球員完成登記手續與換人裁判手拿換人牌走到場邊,就算是換人成功、倒計時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