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異鄉雲遊

    孔子的教育思想異常前衛,用如今的一個詞來說,就是愉快式的素質教育。他深厚的仁愛,飽滿的激情,豁達的心境,民主的精神,均為他的這一教育教學理念提供可能。1.即景抒情: 孔老師仕魯碰壁被迫匆匆辭官“不脫冕而行”,在交通極為不便的情況下,帶數十隨從弟子走走停停,前後14餘年,周遊6國。這10餘載的教育可謂是標準的面向世界,面向社會了。在此之間,孔老師尤其注重利用形形色色生活畫面對學生施以教化。“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面聽之。使子路問曰……”弄清事實後,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又如有一天孔老師一行在林中偶遇一佝僂承蜩,老師便詢問,子巧乎?有道乎?從而引出對學生的“小子識之,用志不分,乃凝於神。”2.幽默風趣。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東門。鄭人或謂子貢,說他的老師現在是累累若喪家之犬。子貢以實告訴老師,孔老師競欣然笑著說“形狀,未也。而謂似喪家之犬,然哉,然哉!”自我評價切情切理,一笑一答,融合著濃郁的師生情誼。…………

  • 2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師道,我理解為“孔子的教育觀”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從師之道,我理解為“接受教育的態度”。在教育觀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2、他提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進一步引申可以推及到每一個。3、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綜合孔子其他言論,我的看法是不能單純理解為做官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能承擔社會職責的有才能的人。4、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道德教育主要內容是“禮”和“仁”。“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上述內容,可以理解成孔子的教育觀和教師職業道德觀。在教育方法和接受教育的態度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南韓乒乓球公開賽種子選手籤位表出爐,國乒選手籤位如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