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苗在麥田

    題主應該說的是社交通訊。說實話在中國很難超越騰訊的社交通訊,下一代社交產品出現也極可能是在騰訊這個框架下產生的。

    先談騰訊框架下產生的新社交產品,超越微信現在有個在個別方面超過它的,就是qq(別笑),在年輕代際交替中這兩者經常互換,年輕人流行一段時間qq後,開始流行微信,然後新年輕人又開始流行qq,目前qq相對於微信的優勢在pc端的檔案傳輸,qq空間相簿等線上個人資訊的儲存,展覽式的表現,遊戲id,社群管理上我也覺得qq做的更好。 微信的優勢在於移動網際網路端,比如金融,支付,商業活動,比qq更貼近生活與事業,還有2017年出現的微信小程式其實也是次很大的革命。 這兩者在不斷更新互補。

    值得好奇的是,未來如果出現超過qq和騰訊的社交產品,甚至超出騰訊的控制範圍。

    這裡兩種前提,一種是騰訊依然強大。

    那首先它得是年輕人的首選,可以得是社交的搖籃——學校(facebook,qq,人人網等,微信是引流了qq)。 要談新先得聊舊,qq和微信如果都不行了。那一定是沒抓住一次現象級的流行,這種流行吸引流量的能力必須超過一款遊戲能做到的(比如抖音,快手等),否則靠騰訊無敵的併購,抄襲,和引流ip的能力,遊戲再牛再堅持不用qq登入也不可能透過他去建造新的社交體系。

    那為何大的社交軟體可能從學校發展?第一個他和社會的軟體市場有一個牆壁,保證了不在最初期被扼殺,加上年輕人的使用能力,能在軟體初步成功後有個動力源。

    為什麼抖音這類很難向社交通訊軟體轉移,因為他的符號和作用,靠影片流量火起來黏住的都是這類使用者。而且本身也很不錯,不需要向通訊轉移。

    根據學校和中國專注學習的尿性,真的覺得很難。除非高考放開,流量制度改革,然後流行某種新的交流方式,比如影片交流,或立體三維影像技術(說實話不太可能透過技術優勢超過騰訊,只能靠流行和更貼牢使用者),根據同學關係迅速傳開,再迅速發展要趕上騰訊抄襲速度。 真難

    還是第二種前提,就是騰訊完了。 騰訊哪天突然創始人神經解散,或者遊戲發展太強被政府打壓等等。哈哈,也不太可能。至於競爭上,騰訊去奪阿里的電商難度比阿里去奪騰訊社交要簡單的多。

    很長一段時間,騰訊和扣扣都會吸收新的流行元素保證社交通訊軟體的壟斷戰鬥力。

  • 2 # 記錄館

    下一代社交產品,應該跟人工智慧、AR增強現實掛鉤了吧。

    我所想象的就是當你開啟某個人的聊天對話方塊,選擇AR虛擬人像聊天,該人就會立體般的呈現在你的對面,你可以與他(她)進行實時互動,聊天、散步、逛街等等。而對方也將身臨其境般的體驗到與你一樣的感知。

  • 3 # 思維界

    我覺得下一代社交產品應該是影像投射,透過虛幻虛擬的影像,投射將個人或者將你的身軀或者你的身影投射到一個虛擬的領域或透過光速的展示模式,傳遞到另外一方,也就是跨空間跨時間跨領域的一個傳奇模式,類似於現在的vr模式,但是它要高於vr,讓你感受到身臨其境,有溫度又有激形,又有聲音又能展現出高階的環境模式。這應該是下一代社交產品,可能會出現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年以上的鹹菜罈子是古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