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葦渡當年

    一個人活著是一回事,死了就是另一回事。

    張居正不管生前和死後都是被萬曆皇帝利用了。

    張居正活著的時候

    世間再無張居正

    我們都知道張居正改革是個好東西,他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做出的貢獻都是無與倫比的。

    張居正生前可謂是人臣所向往的一座巔峰,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時常跳一跳,在皇帝的高度上冒個頭。

    而人民之所以記住張居正,絕不僅僅是他的權勢,而是他的貢獻。

    那萬曆小的時候,肯定對張居正言聽計從,那為何等到成年了,還是如此信任張居正呢?

    其實說起來,張居正利用萬曆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萬曆又利用張居正來治理自己的國家,所以萬曆才會對張居正的私生活不甚在意。

    張居正離世後

    張居正沒了,我相信萬曆挺傷心的,畢竟沒了那麼一個大能臣,只要還盼著國家好的皇帝的肯定不樂意。

    那為何萬曆還要清算張居正呢?

    這就得說萬曆的目的了,張居正生前的物質享受,可以說是萬曆心知肚明的,那為何萬曆還拿這些事去攻擊曾經的恩師呢?

    其實萬曆說到底還是為了國家,什麼張居正睡了他老媽,都是扯淡,活著的時候不收拾,非得等到嗝屁了他才一拍腦袋想起來?

    所以說萬曆還是為了自己治理國家,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處事是比他好,但是這都嗝屁了,他當然要站出來大展拳腳了。

    那怎麼大展拳腳,你要還是按照張居正地那一套,豈不是隻能活在張居正地陰影下。

    這就跟一個部門一樣,上一任領導離職了,下一任肯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能燒也得燒。

    這算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跟張居正做事風格有關,他活著的時候,改革觸動了很多權貴階級的利益,等他死了,沒人鎮住局面的時候,這些既得利益者肯定會反彈。

    所以人活著的時候,做的事情可能當時沒有反映,但是等你的情況改變了,不管是沒落了或者發達了,之前的隱匿的現象也許就會冒出頭來。

  • 2 # 遺產君

    張居正,萬曆帝的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高位重,忠誠輔佐年幼的萬曆,充分施展他的才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張居正效應使得搖搖欲墜的大明帝國苟延殘喘了50年。 張居正從小就非常聰明,少年便以神童自居,他在翰林院任職時,就以認識到國家機器已遍體鱗傷,需要進行大的變革。當上內閣首輔後,改革的春風來到了。賦稅方面實行“一條鞭法”,改變了當時及其混亂的賦役制度。清查土地,使耕者有其田。明朝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根本的好轉。提高行政效率,做到朝廷號令“朝下而夕奉行”。一場場恰如其分的改革,緩解了明朝的經濟危機,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使明帝國這臺古老的機器重新運轉了起來。

    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官僚特權階層的神經,切斷了既得利益者的經濟命脈,他對自己身處險境早有認識,知道他們會秋後算賬,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毫不退讓。

    張居正死後,這些人{張居正的受害者,包括萬曆帝}報仇的機會來了,他們以莫須有的罪名查抄了張居正的家,連累了他的家人。最不能容忍的是萬曆帝,他恩將仇報,心狠手毒,讓人寒心。張居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人敬佩,他名垂青史,萬古留名。

  • 3 # 氣吞萬里如猴

    張居正的“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改革措施,利國而不利官。國家雖然因此轉危為安,但官僚地主的利益卻受到損害。張居正生前權勢熏天,官僚地主們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但心中那股彆扭勁不可能消弭。等到張居正死後,官僚地主們便利用萬曆皇帝的逆反心理,大肆鼓譟對張居正的清算,使改革成就毀於一旦,大明朝也就無可挽回地走向滅亡了。其實,所有改革包括現在的反腐都是要觸動利益格局的,都會遭到“被害者”的反抗反撲的,每次都不會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裡,如何透過OKR實現“組織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