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南老炮666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豆腐不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高,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味甘性涼,清熱潤燥,有益氣中和、生津解毒之功效。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又密不可分。說起豆腐,我們還可以稱得上是“師傅之國”。它在鄰國日本也非常受歡迎。豆腐在日本飲食結構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日本人還發明瞭一種豆腐面膜,光大愛美人士靠它來美容,可見豆腐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相傳日本的最早豆腐製作工藝就是有中國唐朝鑑真和尚東渡時傳過去的。日本人口中百歲老人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我想在在某種程度上和他們的飲食結構比如豆腐應該是有些關係的。我們老家是山東濟寧大運河邊上的一個小村莊,典型的北方小村莊縮影。記得小時候一個鄰居大伯就是做豆腐的行家裡手,那時候十里八村幾乎沒有不吃過他做的豆腐的。我對豆腐的記憶和認知也是從他開始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豆腐的製作工藝過程。1.原料處理 去一定量黃豆,去殼篩淨,洗淨後放進水缸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左右。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將生紅石膏(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一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的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2.磨豆濾漿 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的比例磨漿,用布袋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開啟袋口,再加水,拌勻,繼續榨一次漿。一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3.煮漿點漿 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位來。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即可。溫度不夠或者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把燒好的石膏碾碎成粉末,用清水一碗調成石膏漿,衝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裡,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鐘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4制豆腐 豆腐花凝結約15分鐘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經鋪好包布的木托盤裡,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鐘,即成豆腐了。5.幹豆腐的木框寬要與幹豆腐包的寬度一樣,長大約一米左右,高大約半米或者一米,先把卷好的幹豆腐包放在木框裡一層,用豆腐瓢將豆腐花攪碎,很均勻的樣子,用瓢將豆腐花舀起一些,輕輕地,均勻地潑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勻,要薄,不能太薄。之後把豆腐包再續上一層,正好蓋住剛才潑的豆腐花上,又為潑下一層豆腐花做好準備。再重複剛才的程式,潑好第二層豆腐花,再用豆腐包蓋住。依此類推,重複進行,直到將幹豆腐的木框弄滿。這時候就開始壓了。上面先蓋好厚厚的木板,壓上一些大石頭,然後,上面再用根根粗的大木樑壓在木板上,一頭固定,另一頭用繩子攪在另外一邊下面的橫樑上,用一根小木棒攪在繩子中間,不斷地攪,使上面的木樑不斷地向下壓……豆腐花就在豆腐包裡承受重壓,逐漸地變成幹豆腐了。壓上幾個小時,開啟豆腐包,一層當中就是一張幹豆腐。聽完我的介紹您是不是有一種自己也會做豆腐的衝動了呢?豆腐以及幹豆腐和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需求量都非常大,據我所瞭解,市場和經濟效益都還非常不錯。

  • 2 # 使用者2268006410303

    做大豆腐,快不算累。差別,同樣是墩腦,大豆腐,潑上打薄就齊活。幹豆腐不行,一盆盆潑,潑完壓榨。接包。最後出幹豆腐。費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蜂有卵無蜜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