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牙醫song在路上
-
2 # 矩陣鏈
一檔標榜“科學真人秀”的電視節目《最強大腦》最近頗受關注。在這個極具娛樂化的時代、在幾近型別化的電視節目形態中,這檔節目卻把科學和娛樂嫁接在了一起。這說明一個問題,科學不是娛樂節目無法接受的內容,它也提出了一個疑問:所謂的最強大腦可以被訓練成嗎?
事實上,透過訓練得到的天才更值得讚許和效仿。最強大腦是靠練出來的,不是靠生出來的。
對於天賦向來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認為天賦生來相對固定、難以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有“順其自然”; 另一種則認為,透過努力訓練可以大大改變自身的天賦。
近年來,研究界流行利用冥想訓練來鍛鍊專注力,用電腦遊戲來鍛鍊工作記憶。比如讓被試者在遊戲中記憶如下要點:之前出現的字母與方格位置,再之前出現的字母與方格位置,再再之前出現的字母與方格位置,再再再之前出現的……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就表示,完成這種“雙N-back任務”後,被試者能答上更多的綜合分析矩陣問題。這意味著遊戲練出的絕非簡單的熟能生巧,而是訓練出了更通用的能力,這種能力能被遷移運用到其他情境中。好比會玩“憤怒的小鳥”的人未必玩得轉“飛翔的小鳥”,但學會速算的人玩“21點”的能力就會提高。
如今的研究結果越來越傾向於天賦可變論。打個比方,屬於你的靈魂伴侶其實不是“找到的”,而是“相處出來的”。同樣道理,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偉大,但那份偉大不是一個等著被“找到”的成品,而是一個需要朝夕相對、仔細雕琢的過程。人並不是生下來就註定被分為“小草”和“喬木”,每個人的大腦都蘊藏著長成參天大樹的潛能。天賦不但常見,而且是可再生資源,但是如果你不針對 “超越自我的事”進行高強度訓練,你的大腦便永遠達不到它本能達到的極限。
“最強大腦”是練出來的,不是生出來的。在節目之外,還有一批真正的“最強大腦”,他們擅長的不在於博聞強記,而在於創新和挑戰。憑著偏執狂般的堅持訓練,那些最強大腦們所創造出的東西不但可以改變自身,而且可以改變世界,並改變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回覆列表
回答是肯定的,大腦是可以鍛鍊的,只要你有大量的“刻意練習”。
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練習》裡面提到,很多天才並不是出生時就有著極高的天賦,他們之所以表現出天才的行為都是因為經受過“長時間”“有目的的練習”。
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為傑出人物的關鍵,在於刻意練習。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裡面特地提煉出了一個"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也是在告訴我們“重複”的重要性。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體身體的極限和大腦的極限都在打破,比如有個印度人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7萬個數字,還有7歲擁有完美音高的莫扎特,都是因為他們曾有過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
所以,當你想鍛鍊你的大腦成為超強大腦,最強大腦時,不管哪個領域。
首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專注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及時的從該領域的牛人處獲得反饋,再堅持練習。
你都會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