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捍衛夢想的勇者
-
2 # 當年青山
程朱理學,是宋時發展出來的儒學,在宋明清三朝影響力巨大。它最早起源北宋,巔峰期在南宋和明朝,糾正於清朝。程朱理學依然屬於儒學的範疇。程朱理學和傳統儒學典型的區別有哪些?
一. 程朱理學比傳統儒學的封建等級思想更嚴格:傳統儒學,最早春秋時孔子初步提出“君臣父子,各司其職”的思想;到了西漢武帝時,大儒董仲舒,將孔子的正名思想和戰國時陰陽家鄒衍的“天人相與”和“五德終始”學說相結合,進一步提出了“定名分”(君臣民的名分天定,不能超出自己身份的權責);“定命運”(即安於命運);“守常法”(遵守古代王法)。並第一次提出了“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認為此乃“天意”。為封建皇權統治保駕護航。到了宋時,即接受傳統的儒家經典學說,卻也進一步發展了傳統封建“禮制”。如社會上針對女人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此處專指女性),又規定三十歲以下的女人,死了丈夫,不能改嫁,政府給立貞潔坊;針對父子關係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針對君臣關係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於是父子,君臣,夫婦的倫理關係劃分更加嚴格,也更加束縛人性。 而孔家哲學的重要內容“禮制”雖然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但其核心並不是“上壓下”的人性禁錮。而是為了人類社會和人類家庭更好的運轉。雖也有上下之分,但即使是位其上的“君”“父”“夫”也有自己要對下應做的義務。而不僅僅是下面的“臣”要忠,“子”要孝,“婦”要惠。其核心就是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要“仁”,因為仁人是能很好履行社會義務的人;而程朱理學的“禮制”成了“上壓下”的“道德五指山”,一味的保護了“君權”“父權”“夫權”的封建“男權”統治。而壓抑了“女性基本的人慾” 。
二. 程朱理學除了傳統“儒學”,還添加了“道學”和“佛學”的思想:宋朝時,儒家變為儒教,朝廷和大儒都提倡“三教之設,其旨一也”。於是,三教的思想也合一,大雜燴的宋儒早已不是春秋時孔子建立的最初那個“儒”了。例如:理學的“太極學”來源於“道學”;“禁慾主義”和“靜坐修心”來源於“佛學”;倫理觀念來源於“儒學”。理學的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顥,程頤兩兄弟提出了理,天理,心,性,人慾用這些新的哲學詞彙解釋儒家思想,說“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南宋的朱熹,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進一步參入釋,道思想,寫成了《近思錄》。提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說“理”是超然於萬有之上,無邊無際,無所不在。又說“理”即“仁義禮智信”。認為“理”是“綱常萬年,磨滅不得”,而“三綱五常之理”是在君臣父子夫婦朋友出現之先,就天然存在的。這些思想,顯然是受了“道,佛”兩家思想的影響。這裡說的是“理”而不是“禮”了。此處的“理”也不完全是孔子說的“君臣父子”的“禮節規範”,而是跳出了“人倫”,上升為更高層的“天倫”,近乎老子說的“道”了。
回覆列表
兩者之間的不同從兩個方面分析。首先,兩者認為宇宙的構成不同,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然後就是兩者第二方面的不同:道德主張不同。理學主張人應該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範;心學則主張人應該透過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