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學習路上的奶爸

    對孩子要有挫折教育,不能一味地順著孩子,如果孩子父母親人都嬌慣著事事順心如意,孩子會變得很自我和自私,做事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例如帶孩子去商場孩子看到一個玩具撒潑打滾不走非要買,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去溝通家裡有類似的或者剛買過其他玩具,如果孩子還鬧父母就要有情緒體現在臉上說媽媽生氣了,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孩子哭一會宣洩一下,等孩子累了再做溝通說明他錯在那裡了,不要讓孩子有一鬧就會達成自己想法的意識,如果孩子太自我入幼兒園也會有很多問題,不合群,沒有自己的朋友玩,時間久了也會帶來一些其它心理問題

  • 2 # 小羊咩咩2019

    首先,被冤枉時都是會有情緒的,不僅孩子,成人亦是如此,被冤枉、誤解後會有負性的情緒反應,一個極端是以情緒宣洩為主要表現,憤怒,發脾氣,摔東西,言語衝撞等等,另一個極端是以壓抑為主要表現,傷心,失望,厭倦等,相比後者,前者的外顯性情緒反應因具有破壞性更容易識別,並且發洩之後孩子往往沒有大的問題。而後者更值得父母關注,要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委屈,幫助孩子度過心理上的困難期

    其次:既然是被冤枉,就一定要理解孩子,讓孩子說出真相,尤其是和父母說出真相,父母要鼓勵孩子講出心中的委屈,然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表達感情,可以用“如果我是你,被如此冤枉,一定會非常氣憤”,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理解自己的

    第三:讓孩子自己分析為什麼會被冤枉?是溝通不及時還是什麼原因?

    總之,和孩子一起面對,當孩子把你當成知心人,你的意見和建議相信可以被接受和採納

    當然,總有些冤枉無法澄清,但只要父母相信孩子,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會逐漸強大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現版本女彈藥用手弩還是步槍?走什麼流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