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談歷史

    譯署,即總理衙門,總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清政府處理洋務和外交事務的機構。平常決定事務時,是集體負責制。即必須每位堂官簽字同意,一件事才能透過。

    因為事權不一,李鴻章不免抱怨同事不能辦事。此時的總理衙門大臣是恭親王奕訴、禮親王賣劻、兵部尚書榮祿、李鴻藻,翁同龢、戶部侍郎張蔭桓、戶部尚書敬信、禮部侍郎吳廷芬。

    恭親王於甲午年重入總理衙門,是最重要的決策者,但現在早已褪去了過往的盛氣,加之身體不好,所以對時事不太過問,李鴻章不滿其無所用心。此時總理衙門中權勢最大的,當屬翁同酥。而李鴻章與翁同龢素來不合,自李鴻章入總理衙門後,翁同龢更是處處排擠他。

    李鴻章的鬱悶可想而知。但是,翁同龢又不得不依靠李鴻章,因為翁不喜歡也不善於與外華人打交道,所以找李為交涉擋箭牌。李鴻章指責翁同龢拘泥於小節,不問大事,又感嘆“兩宮惟命是從”。

    其實,慈禧已對翁同龢的權力影響有所戒備。1896年2月25日,李鴻章正在準備出使俄國之時,慈禧下令撤去了敏慶宮,避免了翁每日與光緒的單獨見面。至於李鴻藻、吳廷芬、敬信,他們對總理衙門的事務更是敷衍了事。儘管李鴻章口上百般抱怨,卻不禁流露出"捨我其誰"的氣勢。

    總理衙門大臣不好當,且不論要有所作為,光是應付各國層出不窮、變本加厲的要求,就足以頭昏腦脹。

    甲午後,列強更不把中國放在眼裡,各國公使為了爭奪築路權、開礦權,紛紛來總理衙門叫需。法國已成功地取得了龍州鐵路的修築權;俄華人憑藉《中俄密約》,也要修築中東鐵路,並開始染指開礦;英華人在爭奪西江通商事;德國醞釀在山東取得一個不凍港,並希望承辦山東鐵路;不甘於落後的美華人,也要介入到鐵路的修築權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