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如果醫生真的是“再生父母”,當然會嘔心瀝血,必要時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做代價——好像我們親生父母們做的那樣。

    如果醫生真的是“再生父母”,當然會任勞任怨,吃苦我去、享福你來,病木前頭萬樹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死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

    如果醫生真的是“再生父母”,當然會無所謂金錢無所謂回報,百依百順,為你著想。

    可惜,我們無需用大腦思考就知道,醫生不是“再生父母”。

    當然,確實存在一些好像父母的醫生,他們付出生命、付出幸福、付出個人的一切所得。好像白求恩死在中國的土地上,好像林巧稚一生沒有兒女。

    可惜,其他人都不是。醫生們有自己的兒女有自己的家庭。病人的笑容並不是他的整個世界,病人的幸福並不是他的快樂源泉,病人的生命並不是他的家族血脈…

    生命就是一切!在生與死的面前,生是最高的目標。當病人生命垂危之時,他渴望醫生能夠挽救他的生命。如果醫生做到了,一切都變得和諧,醫生成了病人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甚至成為一生的朋友。如果生命未能得到挽救,病人被死神收留,醫生便會成為病人家屬憤恨的物件,一切便顯得不再完美,所有的關係不再和諧,所有的表情變得尷尬,所有感激變成了哭鬧。於是在生與死的面前,醫生和病人,沒有一方不顯得脆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效能是啥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