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大的強

    中國開採出透明原油意味這個油田的油質比較的好,更加容易的提煉,因為一般來說原油顏色越深油越差,比較難提煉,所以也可以說開採出透明原油比較環保,而且經濟價值比較高。

  • 2 # 海哥說險

    看到幾十個回答都是“先噴為敬”!

    先看中國石化的原始記錄:

    上圖裡紅框中的字是核心字:1、凝析油

    輕烴是石油開採和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屬於烴類物質。不含苯、甲醇、烯烴等成分,完全可以作為燃料來使用,其來源十分廣泛。輕烴在油氣田、煉油廠等不同的場合叫法不一,如輕質油、凝析油、穩定輕烴、石腦油、拔頭油、石油醚等。過去,人們對輕烴的開發利用不充分,除極少數用作爐窯燃料外,部分用於乙烯工程,剩下的被點“天燈”燒掉。

    說白了,這不是一個新鮮事。

    2、中國較為罕見

    中國的中國產油,因為地理環境,所以很多油的品質,不及中東一帶的品質高。

    同理,環境不同造就的石油伴生物也會有很多的不同。

    國內罕見,意味著在國外有的產油區至少屬於常見品。國內不要指望有更多的這種好事兒。

    3、天然汽油

    說是天然汽油,不代表就不需要提煉。只是提煉難度會變小。

    加上後面的“拖拉機直接燒”,說明這種罕見天然汽油確實好。

    大家吐槽

    其實大家吐槽更多還是在吐槽:

    國際油價便宜石化公司虧,國際油價貴石化公司虧;

    國際油價漲,國內汽油聞風而動;

    國際油價跌,國內汽油想辦法慢慢跌,堅持到國際油價漲……

    漲價時候,總是和國際油價接軌;跌價時候總是說中國特殊國情。

    而對於石化公司提煉來說,國家不補貼在虧,國家補貼也在虧,補貼100億還是在虧,總之補貼越多虧的越多。

    這些操作秀得老百姓都懷疑自己智商是不是為負了……

  • 3 # 鯨彩666

    我們習慣上把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它是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

    據媒體報道,近日,中國石化勝利海上油田首次開採出無色透明原油。如此高純度凝析油在中國較為罕見,其被稱為天然汽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加在拖拉機裡能直接燒,同時也是煉化工業的優質原料。

    這次採出的凝析油來自於勝利海上埕北X394井,該井由勝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業公司勝利作業六平臺負責施工,經自噴投產交井後,採出的凝析油無色、清澈、透明,經化驗油樣含水為0, 如此高純度凝析油屬勝利海上埕島區塊首次發現並投入開採。

    這並非是無色原油首次出現,在此之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達臘均有產出這種原油。從價值上看,常見的黑色原油很廉價,而這種無色透明的石油是品相最好的。

    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原油有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大部分原油是深褐色的液體,其粘度從10到數十萬毫帕秒不等,在輕質原油中,會揮發出無色透明的輕質油,它也是原油的一部分。

    這種油埋藏在地下深處,在地下高溫高壓下呈氣體狀態,隨著開採過程中氣體上升到地面,溫度壓力降低,由氣態轉變為液態,形成輕質原油,也叫凝析油,像汽油一樣透明無色。就是含蠟質重,不能夠立即使用,還需要到煉油廠去才能煉化出工業使用的油,如汽油、柴油等。

  • 4 # 地理縱橫

    昨天(6月18日)多家官媒報道:中國石化勝利海上油田,首次開採出無色透明超高純度凝析原油。如此高純度凝析油中國較為罕見,被稱為天然汽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加在拖拉機裡能直接燒,同時也是煉化工業的優質原料。

    結合近期體報道,渤海灣墾利6-1油田發現了儲量已超過1億噸油田,我們把這兩件事聯絡在一起,渤海灣油田也會像中東國家那樣產出輕質油嗎?中國苦油久矣!假如我們能產出1億噸輕質油,不亞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訊息……

    這個並不是難事,難的是老天是否賜給了我們一個大油田,石油形成得經過“生烴”“儲集”、“蓋層”、“圈閉”、“運移”、“儲存”這幾個階段,高純度凝析油的生成是““生儲蓋圈運保”過程中的”運移“階段。

    渤海灣是新生代自更新世起(200多萬前)受新構造運動斷陷成淺海環境的。當時北方氣候潮溼悶熱,大量海洋低等生物繁生,死亡後沉積在海底地層中,一層接一層,層層累積,經過上百萬年的沉積,堆積成了厚厚的含有大量機質地層,我們稱之為生油質,學名叫乾酪根,這是石油物質來源。在地殼運動過程中乾酪根經過高溫高壓進行的生烴,最後形成石油。

    具備上述油儲構造後,高純度凝析油還沒有形成,這得要有一個慢長的運移過程。我們知道油比水輕,氣比油輕,油氣便會向上,浮力會讓油氣試圖向上運移,直到遇到阻礙的蓋層流不動為止,就被運移到蓋層下儲存起來,我們稱之為圈閉。上圖中黃色和藍色示意。

    我們國家位於青藏高原東部,新構造運動非常劇烈,沒有一個穩定的沉積環境,難以形成中東那樣的大油田,從理論上講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次渤海灣能開採出高純度凝析油,只能說有這樣一個儲油構造,有這個運移條件,悲觀地想,大的油田還真不敢奢望。

  • 5 # 常春藤的藤

    感覺石油是跟地心地幔熔岩活動有關,高溫高壓碳反應形成的,而不是現在的所謂植物動物屍體形成的,那要多少的動物和植物啊?科學發展到今天竟然沒有確切的理論依據。

  • 6 # 雪落石健

    中國石化勝利海上油田首次開採出無色透明超高純度凝析原油。如此高純度凝析油在中國較為罕見,被稱為天然汽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加在拖拉機裡能直接燒,同時也是煉化工業的優質原料。

    這也太牛了吧!厲害了我的大中國!如果以後都是直接開採出這種無色透明的原油,中石化就降低了煉製成本,以後我們用油是不是就可以降價了呢?很期待……

    所以當你挖坑兒流出來無色透明液體的時候,不要以為就是地下水,那有可能是超高純度凝析原油。

  • 7 # 遙遠的地史無盡的悲歌

    證實了我的觀點是正確的即華北東部各油田的原油不僅僅產於能鑽探到的古近系陸相生油層。海相老地層巨厚的碳酸鹽巖生油層深鍥地下,受高溫壓場長期作用,先生成烴類氣,再轉化為凝析油,其貢獻量不可小覷!

  • 8 # CHUWX504

    石油是古生物死後演變來的,現在看來純粹是瞎扯,但是要投入經費,人力去研究石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掌握石油形成的過程。能規模化生產,嘿嘿,我們就可以一統地球了。

  • 9 # 海螺008

    原油是混合物,有幾十種成分,從最輕的5C、6C,也就是汽油,到最重的幾十個C的長鏈,也就是瀝青都有。不同地方產的石油各種成分的含量不同,有的地方短鏈成分多,叫輕質原油,有的地方長鏈成分多就叫重質原油。

  • 10 # 老虎是老貓

    說明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那種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這種理論是站不住腳的,是石油企業編織謊言龍,為了穩定提高油價,讓壟斷組織繼續控制價格。

  • 11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中國開採出透明原油意味著什麼?

    石油和煤炭、天然氣一起,仍然是當今世界傳統的三大能源,它們作為化石能源,雖然在燃燒時會產生碳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是長期以來,通過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提煉和加工,不但為全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燃料來源,而且還通過深加工合成了很多有機物產品,極大地提升了世人的生活質量,從目前來看,世界各國對於傳統化化石能源的依賴性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都是短期內其它能源種類所無法撼動的。因此,這些化石能源的蘊藏量、能源品質都將決定著所在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地位以及影響著國際話語權。

    今年5月份,中國在渤海賴債萊州灣地區發現一個巨量的油田-墾利61,其探明儲量或許將超過1億噸。近日,有眾多媒體報道,中國石化的勝利海上油田,在渤海灣區域首次開採出了一種無色透明、超高純度的凝析原油,這種原油不像我們印象中的石油那樣黑黝黝的,裝在瓶子裡幾乎呈現的是透明狀態,就像我們像汽車裡加入的汽油那樣純淨,可以直接用於某些用油機械的燃料,也是一些石油煉化企業用於生產工業產品非常優質的原材料。

    石油作為一種以烴類有機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液態燃料來說,其具有分佈區域性強、熱值高、加工提煉相對比較容易、終端產品豐富等特點。而從其形成過程來看,現在科學界普遍認同的是有機物生成說,即是大量的動物屍體和植物殘骸,在一定的條件下被逐漸掩埋至地下,通過漫長的與空氣隔絕和相應的地質作用過程,先後在相應地層內經歷有機物的分解、小油滴的析出、滲透聚集、液氣相轉移、封蓋等過程,最終在一定的地層環境中富集和儲存,形成石油礦床。

    通過這種石油形成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出,當在相對漫長的地質歷史階段內,如果能夠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那麼能夠形成石油的概率就會越高。第一個條件是生物量大、更新替代率高的區域,第二個條件是沉積環境比較明顯,有利於有機物密閉分解的區域。因此,在一些範圍較大的湖盆、海洋特別是近海海域,其底部出現石油的可能性就較大,而且蘊藏量相對於其它沉積環境也要更多。比如全球的大陸架地區,根據科學家們的判斷,其石油蘊藏量幾乎能佔到全球總儲量的一半左右,因此針對近海大陸架區域的石油探測和開發,已經成為很多沿海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

    中國渤海地區與華北平原所屬的地質構造基本相同,都隸屬於一個地質沉降盆地大單元,也就是渤海-華北盆地,這部分割槽域早在1億年前的中生代晚期其地質活動開始變得頻繁和活躍,冀中、濟陽、黃驊3個早期凹陷帶此時逐漸形成,在幾千萬年的漫長地質作用之下,周圍逐漸開始隆起,相應在盆地中心區域隨之繼續凹陷,逐漸形成一個大型湖盆,最後演化為了渤海灣以及現在地勢很低也很平坦的華北原因。

    在這個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中,大量動植物在死亡之後,一批又一批地發生沉積,同時加上來自陸地衝刷而來的泥砂掩埋,形成了物質來源非常豐富、沉積環境豐富優良的支撐條件。在此基礎上,眾多有機物一層層的發生掩埋、分解、油滴析出等變化,最後通過由地質活動引發的相應高溫高壓環境,逐漸在不同的地質中形成了生油層、儲油層和覆蓋層。

    由於石油是由不同種類的眾多有機烴類共同組成的,因此在其生成和運移過程中,隨著密度的不同,會在相應岩層中整體發生運移時呈現出密度不盡相同的分層現象,密度越小的油體以及石油氣體,會逐漸富集到儲油層的上端,而密度越大的油體則會更多地聚集在儲油層的底端。

    一般在石油開採過程中,油氣相經常是伴生的,也就是說石油礦床的頂部通常都會聚集一些石油氣,而凝析油則是從這些石油氣中或者單純的天然氣礦床中凝析出來的。凝析油在地層以下由於高溫高壓等方面的因素,通常會呈現氣態的形式與天然氣混生,一旦脫離那個環境就會變化液態。凝析油的主要成分為C5一直到C11以上的烴類混合物,還含有少量的雜質,具有揮發性強、密度低等特點,可以直接作為燃料使用。此次勝利海上油田開採出的凝析油,其雜質比例更低,油樣的含水率也為0,是首次在渤海灣地區發現的如此高純度的凝析油。

    但是,一個大油田的產生並不容易,它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以及漫長的地質作用,中國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等新構造運動的持續作用下,很難產生非常穩定的沉積環境,因此無論是渤海灣發現探明儲量較大的油田,還是此次高純度凝析油的發現,都會為今後我們海上油田的深入探測奠定堅實的基礎。

  • 12 # 韓氏粗口

    透明原油就是”凝析油”;中國在渤海灣開採出這種原油,是很幸運的,因為這種油在全世界也不多見,是質量純度較高的石油半成品,可直接當做燃料使用或者是很優質的煉化原料。

    這種原油,一般說明其所在油田位置埋藏的比較淺,地溫不是很高的地方;是整個石油層長期“靜置”之後的產物,就是說,整個油田經過長期的靜置狀態下,沉澱以後上層表面凝析出來的輕質的透明的部分。不出意外的話,底層將有大批的沉澱原油存在,但這部分原油就有可能是“稠油”了。以前的勝利油田有個煉油廠叫“稠油處理廠”,專門處理一些落地原油和稠油,但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很煉製原油沒有什麼區別。

    透明原油的出現,一個是獲得一批成本費用很低的燃料油,還有可能獲得一個較大油田。這會促使石油企業在渤海灣繼續勘探石油更有信心。

    希望石油勘探給國家帶來更大的驚喜。

  • 13 # 瘋狂青史

    昨天【6月18日】很多家官媒都統一發聲中國開採除了透明原油,這也是中國再次發現高純度凝析油這種優質原油,這種原油在石油化工中也最為“優質”

    事實上在石油工業中,越黑的石油價值就越低,石油的顏色和原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數量有關,碳原子的數量越多,原油色澤就會越黑,密度也就越大,也就是中國油田產量較多的“重質油”

    石油這種東西是工業之寶,幾乎所有的工業用品都能從石油中提煉,那麼由什麼來判定石油的“優質與否”呢?

    美國把控產油國,愛煉製輕質石油,這種石油煉製成本最低,提煉物品最多。

    中國喜歡買重質原油,除了這種原油便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煉製重質油的煉製能力很強。

    如果這種透明原油有大量的儲藏,對於中國的化工業和煉油業來說也能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煉油成本,進一步的降低對於環境汙染。

  • 14 # 白話黑科技

    原油的顏色和原油分子當中的碳原子數量有關係,碳原子數量越多,原油的色澤就越黑,密度也越大,越不容易被煉成汽油,所以油品越差。

    過去人們一度通過顏色判斷原油品質,後來則通過API比重來分辨。

    此外,最初人們還通過品嚐來判斷原油品質好壞。品質不好的原油硫含量比較高,帶有酸味。酸油往往也有更高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煉化過程複雜,使用起來也不安全環保。

  • 15 # 人老甭能

    一是水加多了,二是拿硫磺薰過——這是玩笑話。若清清亮亮那是天然氣的凝析油;原油稠乎乎、粘乎乎地、灰漆漆地,不可能透明。

  • 16 # 黃桷巷20號1

    中國開採出了輕質原油是好事,但不知道儲量如何?世界上不缺石油,缺乏的是輕質石油。如果中國輕質石油儲量大,在建大型水力發電站建成投產,加上電動汽車普及,大功率儲能電站建設的推進,中國能源供應將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中國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或許會得改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很多人,婚前兒子跟父母都比較親近,婚後就感覺有點距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