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08161837795

    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裡,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在封建社會里,讀書人大多以出仕做官為榮。而華佗則不然,他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終身以醫為業,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時期,正值東漢桓帝、靈帝之際,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綱不正,政出私門,賣官鬻爵,賄賂公行。對百姓敲骨吸髓,瘋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之中,華佗目睹官場之腐敗和蒼生之苦難,決心棄絕仕途,以醫濟世。當時朝廷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對華佗的品行、學識很為賞識,太尉黃琬要徵辟他為官,華佗謝絕了,沛相也薦舉華佗為孝廉,對此他也婉言謝絕了。這充分表明了華佗志向的堅定和品德的高尚。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當時中國醫學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針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榮利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蹟,所有這些不僅為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one冠軍挑戰賽熊京楠五回合TKO李勝珠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