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中國古代王朝基本上都會有一個治亂興衰的一般規律,通常會經過初治、盛世、中興和末世這幾個階段,清朝雖然由少數民族建立,不過清朝也同樣經歷了“康乾盛世”,實際上清朝也有中興,只不過中興的時間比其他王朝要靠後一點,一般認為清朝的中興始於同治年間,到光緒年間結束,有學者稱之為“同治中興”,也有學者稱之為“同光中興”,同光中興的說法一般更靠譜些。

    “同治中興”距今已經接近150年,不過作為晚清的回光之舉,還是值得我們從中反思和汲取教訓的。

    中國曆朝的中興一般都是對內政的調整,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唐朝的元和中興,明朝的弘治中興,不過清朝的“同治中興”則是在內政和外交進行的雙重調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恭親王奕和慈禧太后的主導下,中外之間出現了難得的和局局面,這種和局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中法戰爭的爆發,二十年的和平時間給中國贏得了改良的時間,所以才會出現了所謂的“同治中興”。

    同治中興首先從振興軍備開始,不管是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還是與英法列強的交戰都讓清朝統治者意識到清朝傳統的經制兵是不可用的,因而在咸豐帝去世後,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清政府開始振興軍備,其主要途徑包括髮展海軍,整頓經制兵等措施。其後,同治中興開始涉及更多領域,包括現代工業等等。

    不過同治中興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或者走向西方化,而是意圖透過器物上的革新來實現王朝大治的局面,實際上就是希望恢復中國古代的中興之世,所以,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或許清王朝的中興夢想可以實現,不過晚清時期恰巧是一個外敵頻仍的年代,所以所謂的同治中興不過是一場虛幻的夢,醒來的時候中國已經疲弱不堪。

  • 2 # 號角催人紅旗飄

    最大的成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國,收復了江浙富庶之地,中央經濟得以充實!同時洋務運動初建成效國力比道光白銀外流鴉片內侵比咸豐時內亂江南,英法聯絡進京的局面好些,所以就推出了同治中興的口號,寄望年輕的同治皇帝大有作為可惜同治年壽不長就去了!

  • 3 # 這些歷史要讀

    用一句話來形容同治中興,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

    同治中興其實和同治皇帝沒多大關係,畢竟他在位十三年,死時也不過十九歲而已。這段時期清王朝的中興主要得益於一批漢族有識大臣的努力。

    外交上與英法達成合約,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內政上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清王朝出現了難得的和平時期,得以休養生息,得以發展自身。

    這個時期開啟了對中國近代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洋務運動。在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重臣的努力下,中國開始了“師夷長技 以制夷”的洋務運動。

    不過,洋務運動是有“自強”和“求富”兩個階段。同治年間主要是“自強”階段,當時洋務派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就是在這段時間相繼問世。

    短短几年的時間,就讓中國具備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能生產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輪船等新式武器,讓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洋務派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廣州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江南陸軍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近代軍事學校。這些都為中國的近代國防事業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

    但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軍事工業所需的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困難越發突出。於是,又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此後,中國近代礦業、電報業、郵政、鐵路等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現。1880年,左宗棠創辦輕工業企業—蘭州織呢局,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此外,洋務運動還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先進的技術,翻譯西方書籍,這些對於近代中國民智之開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洋務運動並沒有讓清王朝實現富強,不過是江河日下的清朝的一次迴光返照而已。甲午一戰,清朝被自己所輕視的日本擊敗,洋務運動為振興清朝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不過,洋務運動留下的遺產卻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革命黨勢力正是在洋務運動的廢墟上崛起,並最終革了清朝的命。

  • 4 # 爾朱大魔王

    同治中興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箇中興時期,指的是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的一段時期,這時候清政府同英法列強達成和解,消滅了太平天國和捻軍,政治上趨於和諧,同時,洋務派開始上臺,著手開啟洋務運動,掀開晚清近代化的序幕,一定意義上延緩了清政府的滅亡,但是我將其評價為一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中興。

    同治帝

    當時的主流觀念便是“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統治者是“發捻心腹之患,西洋人肢體之患”......諸如此類,晚清仍然沉睡於從康熙乾隆一脈相承而下的“天朝上國”之夢,在面對西方人時,這個帝國最精英的一批人只能看到他們的堅船利炮,而對他們背後的根本其經濟的運轉體系政治體系一無所知,仍然固守所謂的孔孟之道,在這樣的認知大環境下,對新世界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所以只能進行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

    其實說到洋務運動,從現在來看,實在稱不上能夠多麼正確,是一種頭痛醫腳的做法,雖然在實業方面創下了多個第一,但是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運轉條件下成規模的工業體系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各種官辦或者官督商辦的運營模式本質上各自為政,無法納入整個國家的經濟執行,雖然一定意義上刺激了晚清的近代化,但是依然是小打小鬧,在根深蒂固的中學思想下,這種對於舊體制下的舊式軍隊的重金打造充其量是裝飾行為。

    留美幼童

    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誕生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其實是弱化的資本主義,甚至是晚清的自掘墳墓,在資本主義下西化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革命黨,洋務運動的失敗也為日後掀起的革命提供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缺月圓和地月位置有關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