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knea3985

    是孔子對其弟子所說的。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孔子所作的《論語·里仁篇》,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原文如下: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如下:孔子說:“早上聽到(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擴充套件資料:釋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準則。“朝聞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懂得了仁義的 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孔子的道德價值觀,這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句話所包含的深刻的內涵。這一內涵從孔子的一生、從《論語》一書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證。這句話千百年來激勵著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就在於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關係。《禮記》也說:“博學之,審問之, 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四句可用一個“知”字概括,學習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 的階段上,而是要在“知”的基礎之上“行”,即去做,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這樣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就應該理解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 使晚上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無憾)。”楊伯俊的翻譯沒有揭示出“知”和“行”的關係 ,只是停留在“知”上,知道了就去死,不得其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方快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