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譯文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薄海刮來寒冷的風.行軍途中,戰士都吹起《行路難》的笛曲.沙漠裡徵軍三十萬,一到夜晚,所有的戰士都一起望著天上的一輪明月.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 表達了徵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壯闊而又悲涼的行軍場景.表達了出征人因笛聲而觸發的是一夜望鄉之情.
2、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獨特之處 請簡要分析?
詩的首句“天山雪後海風寒”,是這幅畫的背景,只七個字,就把地域、季節、氣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這次行軍的環境氣氛.
這樣,接下來不必直接描述行軍的艱苦,只用“橫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徵人的心情.《行路難》是一個聲情哀怨的笛曲,這裡用了“遍吹”兩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聲音微弱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
詩的後兩句“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是這一片笛聲在軍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磧裡”、“月中”,也是烘染這幅畫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說明這支遠征軍不僅在雪後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風裡,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這就使人加倍感到環境的荒涼、氣氛的悲愴.也許有人對這兩句中“三十萬”的數字和“一時回首”的描寫,感到不大真實,因為一支行軍隊伍未必如此龐大,更不可能全軍都聽到笛聲並在同一時間回首顧望.
李益的這兩句詩,如果一定要按照磧上行軍的實際人數、按照聞笛回顧的現場情況來寫,其藝術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只有像這樣寫,才能充分顯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徵人的心情,使這支遠征隊伍在大漠上行軍的壯觀得到最好的藝術再現,從而獲致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全出”的藝術效果.這不但不違背真實,而且把真實表現得更突出,更完滿,也更動人.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譯文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薄海刮來寒冷的風.行軍途中,戰士都吹起《行路難》的笛曲.沙漠裡徵軍三十萬,一到夜晚,所有的戰士都一起望著天上的一輪明月.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 表達了徵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壯闊而又悲涼的行軍場景.表達了出征人因笛聲而觸發的是一夜望鄉之情.
2、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獨特之處 請簡要分析?
詩的首句“天山雪後海風寒”,是這幅畫的背景,只七個字,就把地域、季節、氣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這次行軍的環境氣氛.
這樣,接下來不必直接描述行軍的艱苦,只用“橫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徵人的心情.《行路難》是一個聲情哀怨的笛曲,這裡用了“遍吹”兩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聲音微弱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
詩的後兩句“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是這一片笛聲在軍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磧裡”、“月中”,也是烘染這幅畫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說明這支遠征軍不僅在雪後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風裡,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這就使人加倍感到環境的荒涼、氣氛的悲愴.也許有人對這兩句中“三十萬”的數字和“一時回首”的描寫,感到不大真實,因為一支行軍隊伍未必如此龐大,更不可能全軍都聽到笛聲並在同一時間回首顧望.
李益的這兩句詩,如果一定要按照磧上行軍的實際人數、按照聞笛回顧的現場情況來寫,其藝術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只有像這樣寫,才能充分顯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徵人的心情,使這支遠征隊伍在大漠上行軍的壯觀得到最好的藝術再現,從而獲致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全出”的藝術效果.這不但不違背真實,而且把真實表現得更突出,更完滿,也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