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解讀本章。
上善,若水。上善,得道之境。善,循道而為。若水,以水喻道。
水善,有兩大特徵: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道也是如此,孕育天地萬物而不居功,萬物在道中而不知。常人所好者,做了好事唯恐人不知,養了孩子就怕孩子不感恩,對吧。而水是生命之源,不求回報不圖名聲。所以說,水之善,接近於道了。
上善,具體到人的境界上,有七個表現:
居善,若地。關於道德經中的“天地” 。天,宇宙間所有虛空;地,宇宙間所有星球。體會下大地,是什麼感覺?居,閒居、自處。指個人平時的整體狀態。居善地,是整個人厚重如大地。不能理解為,居住在好地方。
心善,若淵。淵,水深且清。心的常態如淵如海,為心善。
與善,若仁。與,人和人的關係。仁,平等,無分別。此處境界,相當於“聖人不仁”,獎非有情,懲非無情,無親無疏。
言善,若信。言,言語文字,描繪闡述。言與事物行為相對應,為信。簡約準確,為信。微言大義,為信。道德經五千言,即為言善信。
政善,若治。政,管理組織。順應水性施政,為治。水之行跡,順勢隨形。循事物規律而為,為治。
事善,若能。事,大則應天,小則案頭,均為事。能,本義,傳說中的神獸,上可達九天,下可入幽冥。“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十五章),就是“能”。
動善,若時。動,日常生活勞動。時,時節,天時,若晨昏、若節氣,若四季,等等,皆為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不爭,處人之所惡的人,會去爭眾人之所好嗎?不同境界的人,所求會一樣嗎?處、居,兩字的含義均有“境界在某種層次”的意思。如“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第二十六章)
逐句解讀本章。
上善,若水。上善,得道之境。善,循道而為。若水,以水喻道。
水善,有兩大特徵: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道也是如此,孕育天地萬物而不居功,萬物在道中而不知。常人所好者,做了好事唯恐人不知,養了孩子就怕孩子不感恩,對吧。而水是生命之源,不求回報不圖名聲。所以說,水之善,接近於道了。
上善,具體到人的境界上,有七個表現:
居善,若地。關於道德經中的“天地” 。天,宇宙間所有虛空;地,宇宙間所有星球。體會下大地,是什麼感覺?居,閒居、自處。指個人平時的整體狀態。居善地,是整個人厚重如大地。不能理解為,居住在好地方。
心善,若淵。淵,水深且清。心的常態如淵如海,為心善。
與善,若仁。與,人和人的關係。仁,平等,無分別。此處境界,相當於“聖人不仁”,獎非有情,懲非無情,無親無疏。
言善,若信。言,言語文字,描繪闡述。言與事物行為相對應,為信。簡約準確,為信。微言大義,為信。道德經五千言,即為言善信。
政善,若治。政,管理組織。順應水性施政,為治。水之行跡,順勢隨形。循事物規律而為,為治。
事善,若能。事,大則應天,小則案頭,均為事。能,本義,傳說中的神獸,上可達九天,下可入幽冥。“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十五章),就是“能”。
動善,若時。動,日常生活勞動。時,時節,天時,若晨昏、若節氣,若四季,等等,皆為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不爭,處人之所惡的人,會去爭眾人之所好嗎?不同境界的人,所求會一樣嗎?處、居,兩字的含義均有“境界在某種層次”的意思。如“雖有榮觀,燕處超然。”(第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