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不關情

    諡號是對古代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死後,按其生前事蹟、道德品行等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它始於西周,終於溥儀,分表揚、批評或同情三種。來源於諡法,包涵若干含有固定意義的字。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於批評的有煬、歷、靈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要符合死者為人;二是由別人評定或授予,死去皇帝諡號由禮官確定,由新即位皇帝宣佈。大臣或貴族諡號由朝廷評定賜予,即蓋棺定論。

  • 2 # 楊朱學派

    儒家是約束和限制君權。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以禮法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今日謂之——憲政。

    儒家不但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還要給君主戴上緊箍咒。這個緊箍咒就是諡號。

    一心為民的聖賢明君死後,群臣給他上‘文’、‘宣’、‘昭’、‘武’等美諡號。使其流芳百代。例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宣王、楚昭王、魏文侯、漢文帝、漢宣帝、隋文帝等。

    暴政虐民的君主死後,給他上‘厲’、‘幽’、‘靈’等惡諡,將君主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被後世唾罵。例如:周厲王、周幽王、晉靈公、楚靈王、隋煬帝等。

    秦朝採用法家的愚民政策。扼殺思想和言論。立法廢制。

    立法——秦始皇創立誹謗之法。始皇立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廢制——廢除諡號之制。秦始皇認為,儒家提倡的諡號,是臣子批評君主。兒子批評父親。是大逆不道。於是,秦始皇廢除諡號。

    漢代重立諡號之制。諡號也名存實亡。即使暴政虐民之君,也鮮有幽、厲之惡諡。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儒家雖未死。卻也是半死不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洪金寶被星爺炒魷魚,是因為請了幾天病假的緣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