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左
-
2 # 99336916
薩爾滸大戰相當於明朝對後金(明朝這邊稱建奴)的剿匪,後金是生死之戰,主要是明朝這邊的輕敵冒進,分兵又同時犯了兵家大忌。而後金的情報也是如此的精準,明朝出擊的季節也是沒選好,冬季作戰是後金擅長的。
-
3 # 論史
薩爾滸之戰,明軍四路出師,意欲消滅後金國主努爾哈赤,這場戰役的結果有歷史常識的人都是知道的。最後,明軍慘敗。陣亡高階將領310人,45870名士兵戰死,損失戰馬、駱駝共48600匹,戰車1000輛左右,火器13015具。從此,明與後金一方攻守之勢異矣!
四路明軍中杜松部、劉綎部、馬林部全都經過奮戰最後被全部殲滅(馬林部由於主帥逃跑,陷入混亂,被殲滅),尤其是劉綎死事壯烈,堪為大丈夫、真將軍也!
綎面中一刀,截去半頰,猶左右衝突,手殲數十人而死。然而與其他三路明軍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李如柏一路的遼東軍,李如柏的軍隊是南路軍兩萬五千人,走鴉鶻關一路,離後金都城赫圖阿拉最近,而他這一路卻猶豫觀望,當其他三路明軍已經全軍覆沒的時候,他卻在觀望不前。楊鎬聽說杜松、馬林兩軍全軍覆沒後,急召劉綎、李如柏回軍,但是劉綎已經過於深入回不來了,而李如柏一槍未放就撤退了,當然在撤退途中還發生了一個糗事,在其撤退途中遭遇小股女真兵的騷擾,全軍將士竟然四處狂奔,自相踩踏,死傷千餘人,最後狼狽的撤離前線。
大清哨兵二十人見之,登山鳴螺,作大軍追擊狀,如柏軍大驚,奔走相蹴死者千餘人。這還不算最可恨的,讓人唾罵得還在後頭,原來杜松和劉綎兩路軍隊的敗亡也和他脫不了干係。
首先,我先來說說杜松軍,杜松軍一出發就以極快的速度行軍,據《明季北略》載,杜松軍提前三天到達前線,這就是說杜松軍有三天是得不到其他三路明軍的策應支援的。
杜先戰期三日抵渾河看到這個情節我感到非常詫異,杜松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怎麼會犯這麼低等的錯誤,直到我看到《明史紀事本末》恍然大悟,李如柏給杜松傳遞了錯誤的情報,使杜松發生了誤判。
如柏復遣人語之曰:“李將軍已自清河抵敵寨矣。”松踴躍向前,卒陷沒。就是因為杜松相信了這個錯誤情報,不甘心首功被李如柏搶去,才更加快速的行軍,最後不幸被坑。
而劉綎與後金軍交戰的時候,李如柏拒絕了副將賀世賢的增援要求,依舊按兵不動。
劉綎深入中伏,勸如柏往救,不從,綎遂覆沒。可以這麼說,就是李如柏軍隊的不作為就是薩爾滸會戰失敗的一大原因。
在這場會戰失敗後,舉朝譁然,朝中大臣對李如柏紛紛彈劾。李如柏最後在壓力下自殺身亡。
-
4 # 鋒楓2016
個人認為,李如柏暗兵不動,坐視滿清八旗消滅杜松,馬林,劉鋌三路大軍。原因我認為如下:
一、是李如柏就是一紈絝子弟,二世祖,並有其兄李如松的軍事才幹。能做上一路大軍的統帥完全是依靠父兄功績,並無軍功。面對強悍的努爾哈赤八旗軍早被嚇蒙了。
二、努爾哈赤後金汗國的建立是李成梁放縱支援的結果,李成梁有恩於努爾哈赤,所以兩家關係一度非常良好。薩爾滸大戰前,李如柏是否將大明行軍路線及作戰計劃透露給奴爾哈赤也未為可知。李如柏撤退努爾哈赤也沒有派兵圍堵攔截本身就十分詭異!
回覆列表
萬曆四十七年春天,遼東經略楊鎬指揮十多萬明軍,兵分四路,合擊努爾哈赤。其中,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率領南路明軍,從清河的鴉鶻關向北進攻。
李如柏是寧遠伯李成梁的兒子,字子貞,得益於父親的赫赫戰功,李如柏輕鬆做到了總兵官的位置,但他能力平庸,自己也不思進取,萬曆二十五年擔任寧夏總兵官時,因病乞歸。
此後,李如柏逍遙了二十年,這一次因為楊鎬的引薦,重新出山。
據說,楊鎬和李如柏是結義的兄弟,關係親密,所以楊鎬把路線最短的南路交給李如柏指揮,打算送他一個人情,讓他得一個首功。
但李如柏與努爾哈赤之間同樣關係複雜,當時就有人指出,李如柏的一個小妾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赤的女兒。所以大戰開始之後,李如柏慢慢騰騰,並不急於進攻,而努爾哈赤在南路也只派了少量的哨兵監視,集中力量合擊西路的杜松和北路的馬林,將他們先後擊潰。
楊鎬得到杜松失敗的訊息,立刻命令李如柏撤軍,這一次李如柏跑得比誰都快。撤軍時,八旗軍的哨兵在後面鼓譟,嚇得明軍自相踐踏,死傷了一些人。
殘滅西路和北路明軍之後,八旗軍揮師向東,圍殲孤軍深入的劉綎。當時,副總兵賀世賢提議前去救援劉綎,李如柏不肯,結果東路明軍也被全殲。
至此,四路明軍中,只有消極拖延的李如柏這一路得以保全。
失敗之後輿論洶洶,李如柏被撤職,最終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