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08933615325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多偏稀,次數偏多,稀便只附著於臀部或者外陰部表面,用溫水沖洗很容易清潔區域性。  頻繁把便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脫肛,以此造成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進而導致肛裂。  有些便秘兒已經出現肛裂,排便時,肛裂會帶來劇烈疼痛,進一步導致不願排便,加重便秘。所以,對於便秘兒,家長一定要請醫生檢查,是否已出現肛裂。如果有肛裂,仔細觀察孩子的肛門能夠找到小裂口。肛裂在排便時會有鮮血附著於大便周圍。家長可觀察到血液呈小塊狀。大便排出幾分鐘後可見到小凝塊。大便乾燥的孩子較容易出現肛裂。  如果有肛裂的話,應堅持用溫黃連素水浸泡或溼敷區域性(1片黃連素兌250毫升溫水,每次15分鐘,每天1-2次),待區域性乾爽後再使用紅黴素等含抗生素軟膏,促使肛裂儘快痊癒。每次排便前,肛裂部位塗些抗生素軟膏,增加潤滑。在解決便秘的同時,可使用紅黴素等藥膏塗於小裂口處,沒有必要口服抗生素。  此時應記住:不要給小嬰兒把便,這樣會加重肛裂。  如果孩子肛裂嚴重,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小兒外科醫生處檢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是否需要繼續使用區域性藥物治療,堅持給孩子服用一些含維生素的食物,預防出現便秘,也可給孩子增加乳果糖口服液或小麥纖維素等纖維素製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營書店擁有哪些核心競爭力?是如何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