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千千里馬

    不論你寫的是哪一種漢字,不論你寫的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還是草書,把字寫的正確、美觀,這是漢字的基本要求,所以書法要有法。而如何才能把我們喜歡的漢字寫得正確,寫得美觀?因此就有一個方法問題,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怎麼樣用好毛筆,因為我們的漢字是用毛筆來寫的,這是書寫我們中國漢字筆法的來源。因此,書法的筆法始終會圍繞著如何把筆法寫正確。

    我們正確書寫這些筆畫的方法就叫筆法,而我們寫字的筆法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書法的筆法歸結起來就是筆畫和用筆問題。如何針對筆畫用筆,如何用筆把筆畫寫出來?就是這樣一個學習書法的筆法問題。

    最早的漢字是篆書系統傳輸系統的文字,它的用筆基本上都是比較均勻的,運筆的過程不是很明顯。

    起筆和收筆是最重要的筆法

    但是到了隸書時代,隸書的用筆就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可以看得出來。書寫隸書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這樣三個節奏。這些節奏明顯的體現出了書法用筆的必要過程。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書法用筆必須要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三個環節呢?因為我們從篆書以後的書法來看,這三個節奏是非常明顯的。除篆書之外,我們的楷書、隸書、行書、草書,包括在漢代以後出現的章草等等其它的書法,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筆畫的變化比較多,特別是在一個筆畫當中的變化,要比篆書要豐富很多,而且這種變化是明顯可以看得出來的。寫這樣的字就需要我們用筆要有明顯的起伏變化,這就產生了我們用筆要有三個節奏:起筆、行筆、收筆。因為一個筆畫就是一個里程,在這個里程當中需要不斷的調整用筆,你不調整用筆,就寫不好或者寫不出來筆畫的起伏變化之美。只有筆畫不斷的變化調整才能寫出婀娜多姿的這些筆畫來。

    隸書產生了豐富的筆畫,筆法問題就突出出來了

    我們看《曹全碑》中“貫”這個字的筆畫橫。這個橫的筆畫在整個字裡邊兒,它的筆畫是最長的,而且起筆、行筆、收筆變化多端,中間有一段筆畫細的好像頭髮絲一樣,但是給人感覺仍然很有韌性。像這樣的筆畫在篆書系統裡邊你是看不到的。篆書系統裡邊的筆畫都顯得比較的寧靜沒有太大的誇張,而在隸書裡邊,筆畫的誇張似乎就是一種常態了。

    這種誇張的成分可以給我們帶來書寫的快樂感,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書寫的速度之感,這也是為什麼隸書能夠取代的優勢之一,因為寫隸書這種書法不但寫起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還給人帶來的快樂比較多,這就是筆法的力量。

    假如我們的起筆、行筆、收筆都沒有什麼變化,沒有什麼起伏,也沒有什麼提案,而是均勻的去寫這樣一個筆畫,那麼這個書寫的速度,它的姿態就沒有這樣豐富的變化婀娜多姿了。

    因此書法的美也是從書法的用筆當中產生的。

    我們從這樣一個典型的一橫開始來分析書法的筆法,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書法的筆法就是讓筆畫要生動,有變化,要符合審美的視覺感,而不是很單調的機械一種寫字。

    篆書的筆法並不多,但是起筆、行筆、收筆客觀存在

    這樣我們的書法就產生了我們用筆的基本方法。

    我們總結起來用筆的方法是從一個筆畫開始的,不管這個筆畫是什麼樣的筆畫是點是橫是豎是撇還是捺,要把這一個筆畫來完成,它必須經歷的就是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

    雖然這三個環節我們是在隸書以及隸書之後發展起來的一些書法形式當中共同的特點,比如在楷書、行書、草書中都能夠看得非常的清楚,但是這個原理在篆書當中仍然是客觀存在的,篆書也是有起筆、行筆、收筆的。因為任何一種漢字的筆畫,它都有筆畫的開始、過程和結尾,這是一個規律。

    例如,漢字最早的時候沒有行書,也沒有草書,更沒有隸書。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的書體就產生了,在隸書發展的高峰的時候,大約在三國時代,就逐步明顯的產生了一股新的書法發展力量,這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在緩慢的向前發展。這些書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就積累了審美的情趣性,把原來篆書和隸書當中的一些筆畫進行了概括、總結、簡化,從而用筆更加的省事,審美更加的豐富了。

    西漢時代的書法,還沒有完全形成隸書的標準

    但是我們就從一個筆畫來說,不管我們寫字的字型發生了什麼變化,共同的一個規律就是起筆、行筆、收筆,在一個筆畫當中始終都存在著,不管這種書法是篆書,是隸書,是楷書,是行書還是草書,這個規律是存在的。

    因此上我們就說,筆法就是如何寫出筆畫的方法。

    但是書法的筆法儘管是起筆、行筆、收筆構成的。而具體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收筆,必須要有具體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已經不是非常的重要了,他只是附屬於這個總的規律之中的。

    比如說,我們在篆書領域用筆比較簡單,原因就在於它的起筆部位很勻稱,行筆和收筆也很勻稱,這樣呢,用筆的變化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只是一個結構問題,如果把結構掌握好了,那麼用筆就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在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裡面,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是非常豐富多彩而且非常重要的。這樣呢,就突出地體現出了用筆的具體的方法。

    如果我們在一個筆畫裡邊來看筆法,主要就是調鋒還是不調鋒的問題。

    調鋒就是直接的把用筆的方向調整一下,讓筆鋒從不順毫的狀態轉換到順毫的狀態。

    我們從用筆的起筆來看歐陽詢《九成宮》這個筆畫的起筆是很齊的一個邊緣。那麼這個筆畫呢,是就是要通過調峰寫才能寫出來,因為把這個起筆的邊緣寫的很齊,需要行筆的方向是從上向下走,而完成這個起筆之後的行筆是從左向右走,那麼這就是兩個交叉方向了。所以在起筆的位置需要調鋒才能實現從起筆到行筆的過渡。

    我們再看看王羲之《蘭亭序》裡兩個橫的寫法就沒有調峰的動作。這就是在起筆位置調鋒還是不調鋒的用筆方法。

    用筆之所以要有一個調峰的動作,原因就在於要改變筆鋒執行的方向。

    楷書的筆法裡邊還是包含了隸書和篆書的筆意,書法美和筆意美是統一的

    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四個橫畫的行筆部位,這四個橫畫行筆部位的用筆都是一樣的,都沒有任何調鋒,這就是用筆的區別。但是行筆部分有提按。提按就產生了筆畫粗細的變化,但是提按是比較好掌握的,因為它是在順鋒的狀態下用筆的。

    所以,書法裡邊的筆法實際上主要就是調鋒和提按。

    哪些地方需要提按,哪些地方需要調峰,這是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善於分析和掌握的核心內容。

    但是,我們往往把提按和調峰給混為一談,這是學習書法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到底調鋒和提按有沒有區別?我認為,我們不要認為所有的壁畫都需要提案,就認為提按和調鋒是一回事兒了。

    這是筆法裡邊最容易混淆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我們明顯的看得出來,善於運用提按這個筆法,就會產生非常流暢的中鋒用筆的效果。

    但是我們寫字不可能在任何條件下都是提案而沒有調鋒。

    調鋒的筆法主要出現在筆畫起筆和收筆這兩個位置上。

    除了在起筆和收筆兩個位置,其它用筆部位都是提按用筆,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提按和調峰它們的任務是不一樣的,如果混淆起來,我們就會把筆法搞錯的。這對我們學習書法認識古典書法的用筆是有很大的誤導的。

    最後我們的總結是:筆法包括筆畫和用筆。

    筆畫:1.起筆;2.行筆;3.收筆。

    用筆:1.調鋒;2.提按。

    當然,在筆法裡邊也包括執筆問題,這裡我們就不詳細的說了,因為古人所總結的執筆的方法也比較多,但是所有的執筆方法,都要圍繞著筆畫和用筆這兩個核心問題來展開。

    也就是說,執筆方法是服務於筆畫和用筆的。而不是反過來筆畫和用筆要要服務於執筆。

  • 2 # 存希齋書法

    “書法中的筆法到底是什麼,都包括哪些方面?”這是筆法中常見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筆法的含義,一個是筆法所包含的內容。

    接下來我們分別來分析這兩個問題。

    書法中的筆法到底是什麼

    筆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它就是點畫的用筆方法,確切地說是點畫用筆的法則和規律,值得注意的是,筆法的形成不是哪一個書法家發明的,也不是哪一個時代創造的,它是千百年來經過人們無數次實踐而總結出來的科學規律和原則,因此筆法具有固定性和傳承性。

    趙孟頫曾說過:

    “書法以用筆為上,筆法千古不易。”

    這說的就是筆法以及筆法的重要性。

    從書法的技法層面來說,筆法是書法三要素筆法結構章法中的第一個法則,在書法中具有起始的重要作用。

    孫過庭說:

    “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這裡提到的“一點”就是筆法的具體表現形式筆畫。

    所以,總結起來,書法中的筆法就是運用筆的方法和規則,是能夠幫助我們寫好字的關鍵技法。

    以上闡述了什麼是筆法,接下來我們談談筆法都包括了哪些方面,我認為筆法包括的方面非常之多,但是其中重要的有三點:第一是執筆法;第二是腕法;第三是用筆法,我們依次來解釋。

    一,書法中的筆法包含的第一個方面是執筆法

    學書先學執筆,這是一個公論,試想,筆都不會拿或者說不會正確拿筆,又怎麼寫出好的書法來呢?

    所以,筆法包含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執筆之法。

    自古至今,執筆之法的論述頗多,有二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捻管法,撮管法等等,但是自唐代陸希聲提出“五字執筆法”之後,這個執筆法幾乎成為了比較正統的握筆法,因為“五指執筆法”達到了蘇東坡所說的執筆要求“要使虛而寬”,所以學習書法一般需要掌握的執筆法就是五指執筆法。

    運用五指執筆法可以較好地做到指實掌虛腕活的要求,便於寫字。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執筆的高低,執筆的高低是根據不同字型而確立的,在這方面,我覺得初唐書法家虞世南說得比較準確,虞世南說:

    “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

    一般來說,寫楷書需執筆低一些,寫行草書執筆高一些,寫大字榜書則需要使用抓筆的方法,站立起來懸肘懸腕書寫,方可自由揮運。

    執筆之法如此重要,所以執筆之法是筆法中所包含的第一個重要方面。

    二,書法中的筆法包含的第二個方面是腕法

    作書時運腕之法很重要,唐太宗李世民曾說: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自然手腕虛,則鋒含沉靜。”

    執筆不光是手指的動作,還要掌握好腕的作用,古人常說,運指不如運腕。所以,腕法在筆法中是很講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總結起來腕法有三種,即枕腕,提腕和懸腕。

    枕腕多用於寫楷書也適合於初學書法者執筆不穩的情況,枕腕可以有效地輔助寫字,枕腕之法也多用於寫小楷中楷以及小行草書,倘若寫大字則顯得捉襟見肘,不能揮運。

    提腕也就是枕肘不枕腕,這個方法適合於寫大楷字,也有一定的穩定性,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懸腕之法多用於寫大字榜書或者行草書,因為字大需要站立書寫,既然站立書寫就只能懸肘懸腕,寫行草書由於揮灑自由,點畫飛動,所以要用懸腕之法來配合。

    元代書家陳繹在《翰林要訣》中說到:

    “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

    說的就是腕法的靈活運用。因此,腕法是筆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三,書法中的筆法包含的第三個方面是用筆法

    如果說以上所說的執筆法和腕法都是為了實際書寫做準備的話,那麼用筆之法就是書法的實際技法了。

    用筆之法內容也十分豐富,主要體現在起筆行筆和收筆上,這三個動作是完成每一個筆畫的關鍵,也是全部內容。

    我們寫一個筆畫,一個字首先就要想到如何起筆行筆和收筆,只要把握好了這三個方面,一個筆畫其實也就圓滿完成了。

    我們看上面“之”的捺畫,起筆為圓頭起筆,顯得敦厚朴實,中間行筆逐漸加重力度,筆畫變粗,收筆處壓筆出鋒,筆畫力度由重到輕,寫出捺腳,至此整個筆畫的書寫過程就結束了,每一個筆畫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得以呈現,所以筆法中的起行收是至關重要的,不可忽視,必須深研。

    除此之外,中鋒和偏鋒也是筆法用筆法之中很重要的技法。

    中鋒行筆歷來被譽為行筆大法,而偏鋒則配合中鋒使用,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書法作品更加有韻味,提高書法作品的層次。

    用筆法是書法的基礎,它的內容豐富多樣,精彩紛呈,是書法筆法中至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我們在學習時需要特別注重用筆法。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明白了筆法其實就是用筆的方法和規則,具體包括的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點我認為一是執筆法,而是腕法,三是用筆法,把握了這三個方面的深刻內容,書法的問題其實已經得到解決了。

  • 3 # 元磊文傳

    筆法,用筆之法,簡言之就是通過不同的動作、部位、力量、角度、方向、速率、節奏等控筆,使筆蓄墨於紙,產生不同的軌跡效果,是驅使軟筆可塑特性的方式方法,筆法在書法中的作用無可替代,也是重中之重,這也在歷代名家的書論中得以體現,趙子昂曾雲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很好的說明了筆法在書法當中的特殊位置,前人已經總結,後人沒有理由不重視。

    筆法有哪些方面呢?由於筆是手臂控制的,操縱在前,顯現在後,互相依存,因果相應,所以我覺得筆法應該是一個整體,含有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執筆之法,符合自己生理結構,圓轉自如的執筆就是為施展筆法造勢,他是用好筆法的先決,它包括手的掌指執筆的方式,筆在掌中深淺的拿捏,高低的定位,腕肘的使用選擇,運腕,運肘,捻管等,這些方式動作關乎於運筆鬆緊、流暢、靈與穩、成與敗。是運用筆法的基礎。

    第二個部分:用筆之法,用筆在起行收之間,用筆即運筆,在運筆過程中各種方式的作用顯現出不同的效果和意境,運筆的方式包括了八鋒(中鋒、側鋒、藏鋒、露鋒、實鋒、虛鋒、全鋒、半鋒)和築鋒、縮鋒、絞鋒、簇鋒、裹鋒、絮鋒、過筆、搶筆、衄筆、挫筆、頓筆、蹲筆、駐筆、提筆、按筆、轉筆、翻筆、斷筆、折筆、揭筆、打比、戰筆、蹙筆、息筆、憩筆,押筆、結筆、方筆、圓筆、暗過、淹留、捺滿、疾澀、遲急、圓扁、曲直、輕重、虛實、藏度、提飛等,而在運筆的時候還會用到取勢和蓄勢。

    我們在看古代書法家簡介時會發現常常會提到幾體盡能的字眼,說明他們除了自己的書法之外,其他的字型也經過習練有相當的造詣,他們學習不同的字型,接觸和掌握了不同的筆法,吸取養分,為自己的另起門戶,獨樹一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對於我們現代人學習書法是很好的啟示,學習不同的書體就會用到不同的筆法,而筆法掌握的越多,用起筆來也會更加的輕鬆自如,也更容易用筆展現心目中的藝術效果。

  • 4 # Or1122

    中鋒

    即錐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筆過程中,毛尖始終處於毛筆的中心位置。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其具有表現力。

    側鋒

    側鋒就是將毛筆略做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側鋒的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具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但其缺點是相對於中鋒來說用筆略顯單薄。

    逆鋒

    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相反方向執行毛筆的方式。逆鋒運筆阻力較大,筆鋒聚散,其鬆緊變化不同於順筆,主要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勁,力透紙背,但是缺少柔勁的感覺。

    拖鋒

    即將毛筆倒於紙面上,拖拉執行。特點是轉換自然,快慢變化比較自然,筆法實用簡便。缺點是用筆浮於表面,無法滲透。

    折釵股與屋漏痕

    是根據自然現象與痕跡所追求的用筆技法,屬於中鋒運筆的一種變異手法。

    飛白鋒

    飛白鋒的特點是用筆鬆散,但鬆散見精神,陽剛而具有內力,富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小時候家裡教育,橫平豎直如做人,方正規矩才能叫漢字。剛學的時候學坐姿,握筆,簡單的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金木水火土,日月明今古,基礎紮實了,才能練好各種字型,廣泛涉獵。

  • 5 # 老唐漫談

    書法中的筆法有起筆,運筆,收筆,都是一個筆畫的過程,筆畫要有筆鋒,要有精神,要挺拔有力,此外是尖筆,圓筆,還是方筆,要觀察仔細,耐心比對,交叉互換,靈活運用。

    筆法是用筆和行筆的方法,一般講起筆要逆峰入筆,中鋒行筆,筆畫結束時再回峰收筆,撇是出峰不收筆,捺是衂挫出峰不收筆。轉折時可以用側峰,這樣可以形成方筆畫,使字更有力。

    有筆法的字耐看,沒有筆法的字,也好看但看看就沒賞玩的樂趣了,不耐看。筆法是書家所公認的規律,只要按照規律去做,書法才能有長足的長進。

    同一筆畫狀態,你若是用一筆完成,他用兩筆才能完成,你用筆肯定是對的,毋庸置疑;筆法的實質是很簡單的,有著行雲流水一樣的效果。

    如果筆畫沒有內涵,不生動,那麼字就是僵硬的,死板的。看看現在看到的宋體字,黑體字,雖然也是字,整整齊齊清清楚楚,但一點筆法都沒有,因為都不是筆寫的。

    筆法是書法的核心,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筆法的,書法才是一門藝術,而不是僵硬死板的電腦字。

  • 6 # 谷鳴書社

    為什麼那些書法大師們將自己畢生所學整理成書籍或課件教授給你,你還是雲裡霧裡聽不懂學不會,最後歸結於為自己不用功?

    學書這麼久,為什麼你沒搞明白書法的本質及學習的方向?

    楷書歐顏柳褚虞,行書當推二王。為什麼這些大家是書法的開創者,而後人只能繼承而無法開創另一種局面?

    筆者講完晉唐筆法之後,你應該已經心中有數了。

    首先我們把晉法和唐法分開。

    晉法與唐法,是兩種不同的法。晉法指的是以王羲之書法為代表的東晉書法。唐法則是以歐顏柳褚虞為代表的唐代書法。

    東晉書法,崇尚自然,用筆簡練之中含精巧。

    折轉的運用,細緻的不著一絲痕跡。以致後世學書者常嘆:“學晉無門”。因為他們的起筆收筆,衄挫無痕,動作極其輕微卻又精準到位。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蘭亭序的臨習者,加入了太多的東西。臨出來的字形肉乎乎的,和晉韻完全不沾邊,倒是像胖乎乎的女人樣。

    那麼絞轉的運筆動作是如何呢:看下圖筆者視訊。

    一個視訊教會你絞轉筆法的原理

    唐代的筆法,起始處的折轉頓挫相當的明顯。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豎先橫,在唐代成為了書寫的準則。唐代人尚法,他們知道,要企及王羲之出神入化的高度,實在太難。不如退而求其次。把王羲之書法中蛛絲馬跡總結出來,方折起筆就成了唐代書法的標誌。

    那麼提按動作是如何的呢,當今抖音平臺基本全部(也不排除有筆者沒有看到的絞轉加提按傳統寫法)都是提按寫法。

    接下來我們講晉唐筆法到底是什麼。

    筆法的空間運動形式包括三種:平動,提按,絞轉。

    平動是筆鋒在紙面上直線運動,沒有其他多餘的動作。是所有書法作品中都有的最基本的一種運動形式。提按,即為毛筆在垂直紙面方向上的運動,顧名思義:提起來,按下去。絞轉,即筆毫圓錐面在紙面上的旋轉運動,執行時筆毫著紙面在不停的陰陽變化。而後兩者運動形式,絞轉和提按給線條帶來了無窮盡的變化,這兩動作結合的動作變化就形成了晉唐筆法的精髓。觀察線條的邊廓,平行的是平動產生的;大致對稱的漸變邊廓是擺動或者提按造成的;非對稱的曲線邊廓為絞轉使然。絞轉筆法產生的是一種複合鋒,是點畫邊廓產生豐富變化的原因。

    楷書形成以前(晉法),筆法多以絞轉為主,隨著楷書的出現,提按漸漸佔據了筆法的主導地位,到了唐代唐楷的出現使這種現象達到了頂峰。至唐以後,絞轉缺失,而提按的弊端顯露,那就是線條中斷的“中怯”現象。人們更多的是在筆畫的兩端做文章,提按之間完成筆畫,使得筆畫中斷軟弱無力。到了清朝館閣體的出現,只有提按帶來的弊端到了極致。

    唐朝時期,絞轉尚未缺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歐顏柳褚虞楷書及懷素張旭等行書中絞轉的痕跡,同時代書者也稱為篆籀筆法,如《顏勤禮碑》中出現過“頗工篆籀”四字。

    讀完這篇文字,筆者相信學書法的方向已經清晰了,就是筆法的問題。

    你的老師們如果壓根也不懂筆法,只能按自己的學習經驗傳授屬於他自己的書法知識。依這個邏輯,書法離真相越來越遠,最後面目全非。

    看完三件事:

  • 7 # 王繼星

    筆 法 :

    自古以來,書法學習,筆法至上。趙孟頫“筆法千古不易”所闡述的是用筆方法有其不變的準則,即變化中的統一。在千變萬化中保持統一的風格,筆畫所展現出來的形態,既變化萬千,又在一個統一的格調之中。

    不同筆畫形態的顯現,是不同用筆方法所產生的結果。所以,如何用筆,能夠自如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掌控手中的筆,寫出不同的合乎規範的(符合某一字型的常規筆畫特徵)筆畫,是我們學習筆法應該研究的中心問題。

    要談用筆,首先就要涉及執筆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儘管大家都知道如何執筆,但是在實際書寫過程中,總會出現因為執筆出現種種毛病,而使書寫出來的點畫出現問題。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道出了執筆的基本準則。不管我們自己書寫,還是指導學生,我們都要注意這個看似容易的問題。實踐中經常會出現執筆過死(手腕僵硬)或太鬆,執筆過低或過高(在硬筆書寫時學生普遍執筆過低),毛筆書寫過程中不自覺地筆桿歪斜不能中鋒用筆等毛病。我們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執筆後能靈活自如地書寫,同時,根據紙張和字形的大小,調整自己的執筆高度。

    其次是如何運筆。一要根據字的大小確定是指運還是腕運。通常的說法是,“寸以內,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寫硬筆字或小楷,主要以指運筆,寫中楷、大楷主要以腕運筆。二要注意運筆的步驟。運筆是點畫的來源,書寫的關鍵。宋代書法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就是說每一點畫的運筆,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起筆,又叫“下筆”、“落筆”、“入筆”,是書寫一筆點畫的開始。凡起筆都必須有一個“逆勢”,即“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也就是說按照點畫的前進方向,先來個反方向的下筆動作。這種方法分虛、實兩種,通常我們說的“藏鋒”即實“逆入”,即使是露鋒下筆,也要在空中虛“逆入”。這樣落筆,能使筆畫剛勁有利,含蓄飽滿。在掌握“逆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寫點畫。起筆的基本方法是:橫畫豎落筆,豎畫橫落筆。這裡的橫畫和豎畫泛指橫方向和豎方向的筆畫;豎落筆也非絕對的縱向,而常為左上至右下的斜豎。橫落筆也非絕對的橫向,常為左上至右下的斜橫。具體的角度變化,加上提按、轉折、方圓等筆法就決定了筆畫開始部分的形態。起筆要注意“藏鋒”、“露鋒”,用筆的輕重、方圓、提按、頓挫。硬筆書寫時,雖然不必像毛筆書寫那樣講究“藏鋒”、“露鋒”,但是往往初學者下筆即行,沒有一個必要的駐筆,往往書寫失勢。

    行筆,是下筆後到收筆之前的運筆過程,又稱“走筆”。歷代書家都強調以“中鋒行筆”為主。行筆除了注意用中鋒外,還要注意提按筆法的運用和速度快慢的掌握。所謂“中鋒行筆”,通常的理解是:筆桿立直,筆毫理順向兩邊鋪開, 鋒在畫中執行,寫出的點畫骨肉勻稱、飽滿,具有較強的對稱性。如錐畫沙、印印泥,力透紙背。

    行筆有遲有速,即有慢有快。太遲則緩慢而無神,太速則迅疾而失勢。初學者應“寧遲毋速”。倪蘇門在《書法論》中說:“輕重疾徐四法,唯徐為要。徐者緩也,即留得住筆也。此法一熟,則諸法方可運用。”一般來說,寫橫宜遲,寫豎宜速;寫捺宜遲,寫撇宜速。

    在行筆過程中必須保持沉穩,除“寧遲毋速”外,還要講究提與按,要將提按貫穿在整個過程中,這有利於不斷調整筆鋒,使筆畫書寫更有節奏,更有力度。

    收筆,也叫“止筆”、“終筆”、“結筆”,是書寫點畫的尾聲。收筆的基本方法是:橫畫“有往不收”,豎畫“無垂不縮”。收筆時大多駐鋒後再回鋒,除必須出鋒收筆的筆畫外。收筆要注重輕重緩急,該駐筆的必須保證必要的時間。

    總之,運筆的每個過程都必須在合理運用不同技巧的基礎上,保證動作到位,速度合理,講究輕重緩急,自然形成自己的書寫節奏。

    關於運筆的技巧,近人總結出三十八種之多,但最基本的技巧大致有十二種,即藏露、提按、方圓、轉折、正側、頓挫。

    藏露即藏鋒和露鋒,是書寫筆畫兩端的運筆技巧。藏露是一對矛盾體,“藏能含其氣,露能縱其神;藏能豐其肉,露能伸其骨。”實踐中最好藏露兼用,以藏為主,輔以必要的露鋒,是筆畫具有多姿多彩的風貌。姜夔說用筆“不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不精神”。

    提按,即提筆和按筆。可以說,沒有提按就談不上書法。提筆要均衡,不能太快,按筆要勻而穩,不能突然間過重。點畫書寫的粗細變化是提按的結果,而且提按筆法是始終運用在每個點畫書寫的全過程中。起筆、收筆和筆畫中的轉折,都必須有提按,提的起來,才能很好地調整筆鋒,才有利於順利地完成書寫中的下一步動作。如起筆時要提筆輕入紙,收筆要輕提才能把筆畫寫完結。而且,提與按始終在筆畫書寫過程中不斷交替進行,行筆過程中如果沒有提按,毛筆必然以“拖”的狀態在執行,造成點畫的僵硬死板,缺乏力度和厚重感。提按用得好,可以使點畫的變化富有節奏感。黃庭堅曾讚譽歐陽詢“用筆貴在起倒”。當代草聖林散之曾打比方說,行筆過程中要像人之行走,兩腳不停地有節奏上下起落,才能行走平穩。書寫點畫時不停地交替提按,實際上也是有利於我們保持中鋒用筆。

    方圓,即方筆和圓筆。起筆逆入平出(切鋒),行筆鋪毫,收筆頓筆折回,即可成方筆;裹鋒下筆,不使筆毫充分鋪開,然後中鋒行筆,收筆不頓不折,一駐即收,即成圓筆。折則方,轉則圓。“凡言用筆,首辨方圓”。正是因為方筆、圓筆能表現出點畫的外貌特徵,最能體現整體風格。歷代書家,都將其放在用筆首位。方筆和圓筆各有所長,方圓兼施,魅力倍增。但很多書家的點畫以其一為主,或以方為主,參以圓筆,或以圓為主,參以方筆,確定自己書法的點畫風格。歐陽詢字以方筆為主,點畫清朗,筆力剛勁;虞世南多用圓筆,點畫圓潤,筆力遒勁。

    轉折,即轉鋒和折鋒。“轉以成圓,折以成方”。轉鋒多用在篆書與行草(楷書中的彎畫用轉,折畫偶爾用轉),折鋒多用於楷、隸。折鋒的技法有二:一為虛折,如寫橫畫,起筆由左上方下手,頓筆後提筆折向右方,收筆時向右下頓筆,再折筆向左回收。豎畫、撇畫等以次類推。二是實折,寫方角轉折。如寫橫折,橫向左寫到折處稍頓筆後在折筆向下行筆。姜夔說:“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 滯則不遒”。這就是說,在運筆時,折鋒要稍微頓駐,頓駐才有力;轉鋒則不能緩滯,緩滯則不遒勁。

    正側,即中鋒和側鋒。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正鋒取勁,側鋒取妍”。古人非常注重中鋒用筆,甚至把中鋒用筆當作千古不變的筆法準則。但大多提倡中鋒、側鋒並用,以中鋒為主。這樣寫出的點畫對比明顯、變化多姿、遒勁妍麗。

    頓挫,即頓筆和挫筆。向下重按筆鋒即頓筆,多用在起筆、收筆、回鋒、折鋒中,頓筆使點畫厚重有力;挫筆即在頓後略微提筆而使筆鋒轉動,這種筆法常在點畫的起筆、收筆和折挑處,與頓筆配合起來使用,頓後輕提使筆尖離開原處,有利於調整好筆鋒,保持中鋒用筆把點畫書寫完整。

    基本筆法不能機械獨立地使用,而要綜合起來,在綜合運用中寫出千變萬化的筆畫形態。

  • 8 # 強哥新語

    筆法,也叫它手法。首先使用不同的手法,產生的點畫是不一樣的。王羲之的書法表現出的點畫特別豐富,如果單把一根線看做一個面,你會發現,它很多情況下並不如人意是平行對稱的,而是凸起凹入,立體感十足有著特別多的形態,點畫非常豐富,這個東西就是所謂的晉人筆法。至於為什麼看不到差別來,還是沒人點明白。 不信,去把行草書一個個的放大看單根線條是否平行,是否對稱。如果是 那就是簡單,如果不知道啥是對稱平行可以看趙孟頫。在學書法的時候,尤其是學米芾行草和魏碑 隸書的時候,老師肯定會講一句話,線條太簡單,需要增加提按,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基礎的東西確實只有提按 使轉 推拉 這種,但是關於王羲之,提一句絞轉使之點畫豐富,也就是說絞轉是晉人筆法。 在晉之後的筆法裡,越來越單調,提按開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之後的書法就開始單調起來,尤其南宋之後,線條簡單,沒有變化,受唐楷的影響,點畫重兩段輕中間,開始了中怯。跑題 筆法的本質實際上是用毛筆寫出什麼樣的效果的方法,至於看不出區別,可以從線條本身入手去看,其實不管誰的筆法,提按 翻折 中側鋒 都是不可能避開的 筆法的區別僅僅體現在細微之處,線條豐滿的程度能看的出來。 古人用中鋒,中鋒是絕對筆法 其實未必,古人寫字實際上比較喜歡用側鋒的,比如伯遠帖,說筆筆側鋒也不為過。原諒我手機打字,各位看官累了可以不看。

  • 9 # 藝苑匠心書畫

    書法用筆方法:

    1、擫

    用拇指的第一節指肚緊貼筆管內側,力量朝右上方,拇指關節捻動筆桿向外稍彎。

    2、押

    用食指的第一關節緊貼筆桿的外側,與大拇指配合起來,將筆桿捉住。

    3、鉤

    用中指的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桿的外側。

    4、格

    用無名指的指甲根由內向外頂住筆桿的右外側,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而且向外推著。

    5、抵

    小指緊貼無名指,依託在無名指的下面,不接觸筆桿。無名指力量小,不能單獨推著中指的鉤,還要小指託在下面,加一把勁。執筆方法十分重要,怎麼舒服怎麼拿筆是寫不好字的。

    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儘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臨寫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許多愛好書法的人遲遲未能邁入書法聖殿的大門,就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科學的臨寫方法。

    2、背臨

    多次臨寫之後,根據頭腦記憶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書寫出來。

    3、創作

    依據不斷修正的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及表現風格,寫出來的新作品。

    4、書寫姿勢

    學習書法姿勢正確與否很重要,尤其是初學書法的青少年,正值身體發育時期,養成不正確的姿勢不僅難於改正,影響書法的進步。

    而且會影響骨骼以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學習書法姿勢一定要正,即頭正、身正、手正。書法的姿勢大概有以下幾種:

    5、坐勢

    凡寫三寸以內的字,都可以坐書。坐書的桌椅高矮要適中。頭要正,可稍前俯,但不宜左右歪斜。臀部要做正,腰脊要直,胸要挺,不要伏在案子上,胸前離桌邊一般要保持在3-5寸的距離。

    兩腿要自然張開,腳要放平,左手按紙(紙亦應放正)。筆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為宜。有人主張寫字時筆桿對準鼻尖。

  • 10 # liuguo強

    書法的筆法,就六種。藏露始,提按行,中側用。能夠概括筆法的,我覺得僅此而已!

    燕郊 瀚草苑 正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領導喜歡把雙手放在屁股後面?